电影重映热潮来袭观众还欠谁的电影票?

  重映的《干与千寻》宣布上映日期,将与皮克斯出品的《玩具总动员4》同档期竞争时,恐怕所有人都不会想到,这部18年前的老片,居然能在票房上完胜《玩具4》这个强大的对手。很多人应该也还记得,同属宫崎骏经典作品的《龙猫》,半年前刚刚在国内重映,同样收获了过亿的不错票房。

image.png

   近年来,经典电影在国内重映早已屡见不鲜。如果你是一个时常出入影院的影迷,应该都会对《东邪西毒》《倩女幽魂》《新龙门客栈》《大话西游》《功夫》《甜蜜蜜》《一代宗师》《红高梁》《英雄本色》《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等一大批经典影片的重映尚有印象。

   经典电影的重映,让观众圆了“还xx一张电影票”的梦,看上去是门不错的生意?

经典电影重映卖点:不仅更清晰而且内容不一样

   这股电影重映的风潮,始于2009年的《东邪西毒:终极版》。王家卫的《东邪西毒》(1994)早已成为影迷心中公认的后现代经典作品,此次重映的《终极版》,经过了重新剪辑,包括画面、时长、配乐、标题、对白等诸多细节,都与当初的94版不同。在不少人眼中,这已经是与94版截然不同的另一部电影。

   在国内的屯影网站豆瓣上,《东邪西毒》和《东邪西毒:终极版》就有两个不同的电影条目。这两个条目最初一度被豆瓣合并,但是由于更多网友认为这是两部不同的电影,应该区别对待,后来才又把条目各自分开。

  《东邪西毒:终极版》就此为一部电影的重映给出了一个无法反驳的理由一一经过重新剪辑的电影,其实是一部全新的电影。精心地比较重映版与原版的异同,也成了许多影迷和影评人深入研究一部电影的手段。

   相似的手法在几年后又被王家卫玩了一次。2015年1月,在《一代宗师》(2013)上映两周年之际,重新剪辑过后的版本在国内重映。原本130分钟的版本,被剪到了111分钟,不少镜头和场景的顺序也有变化。一时间,原版和重映版孰优孰劣,成了影迷间争论不休的话题。

除了重新剪辑之外,重映的《一代宗师》还全部转制了3D。在3D愈发普及的时代,一部电影的重映,转制3D版本成了最好的理由。

   最适用于这一理由的,无疑是那些本来就以视觉和特效为最大卖点的好莱坞大片。先后于2012年和2013年重映的《泰坦尼克号3D》 (1997)和《侏罗纪公园》(1993),在重映时都经过了全新的3D转制。这两部电影在电影史尤其是特效史上的经典地位想岿无需赘言,重新转制后的3D版本,也令不少观众认为“绝对值回票价”。

   在这两部电影问世的当初,电影业的3D技术还远不够发达,因此它们也都是以2D的面貌与观众见面。但这两部电影出色的视觉表现力,又极其适合用全新的3D技术来实现,其效果远胜于大量有名无实的“伪3D”新片。

   经过3D转制后的重映版,不但能让许多当年在大银幕错过了它们的影迷有领略其魅力的机会,而且对于影片本身而言也是一次重新焕发生命力的机会,可以说皆大欢喜。这两部电影的重映版本,在国内也收获了重映片的最高票房,分别是9.5亿和3.5亿,足见市场的认可。

   与3D转制类似的是数字修复,都是经过全新的技术处理,让一部经典老片以崭新的面貌示人。包括《红高梁》(1988,2018重映)、《英雄本色》(1986,2017重映)、《龙猫》(1988,2018重映)、《倩女幽魂》(1987,2011重映)、《新龙门客栈》(1992,2012重映)、《甜蜜蜜》(1996,2015重映)、《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1994,2017重映)在内的大量重映片,都是经过全新数字修复的版本,其清晰度和色彩,绝大部分都远胜于老旧的版本。

image.png

   由于这些影片大多教都距最初上映已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不可避免地会遭遇胶片损坏的情况,很多人通过电视或电脑观看的这些影片,都画质模糊,缺乏光彩。在很大意义上而言,数码修复就像是赋予了这些电影第二次生命。

   另外,现在的主流观众,绝大部分当初都无缘在大银幕上观看这些电影,现在让他们以更习惯的高清画面质感去领略这些影片的风采,也是重映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个有趣的案例是2017年重映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在此之前,其实《大话西游》的上下两部《大圣娶亲》和《月光宝盒》曾于2014年在国内进行过一次重映。只不过2014年重映的版本仍然是原始的胶片版,而2017年重映的版本则是经过2K修复的全新数字版,而且增添了十几分钟的新镜头。

   结果,2014年上下两部总共才收了1000万左右的票房,而2017年单独一部《大圣娶亲》就卖到了近2亿票房。这一鲜明的对比,可以说是当下的观众对于一部电影的重映版本接受与认可程度最好的证明。大家不但想看更清晰的版本,而且想看多少有那么一点不一样的版本。

重映电影并非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电影重映,通常需要个由头。一个常见的重映理由,是为了纪念某部电影的上映XX周年。《新龙门客栈》《大话西游》《侏罗纪公园》都选在了影片的20周年进行重映,《龙猫》《红高粱》则是在30周年后进行重映。  在周年这样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时间点上重映一部经典电影,具备一定的话题性,同时又带着几分仪式感,也自然更容易让注重仪式感的影迷们买单。

   另一个重映的契机,则是为了配合某位导演即将上映的新作的宣传和造势。这方面的例子是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和张艺谋的《红高粱》(配合《影》)。

  《英雄本色》重映时,正值吴宇森的《追捕》即将上映,片方适时推出了吴宇森这部认知度最高的代表作,想为新片造势,结果没想到观众们对于《英雄本色》的认可远胜于《追捕》。投资2亿、大范围公映的《追捕》上映十天票房方才艰难破亿,而放映银摹数远少于《追捕》的《英雄本色》却收了3500万票房。在一部质量堪忧的新片和一部早已得到公认的老片之间,观众的选择,可谓一目了然。

   无论重映有多少种不同的理由,其背后最大的理由,永远是观众的需求。而观众最强烈的需求,自然是那些多年来无数人喜爱和推崇的明星。

   在华语电影里,重映影片最多的明星,无疑是张国荣和周星驰。张国荣因其“不疯魔不成活”的演技和独一无二的话题性,周星驰因其作品的超高流传度和普及性,在影迷群体中,都早有“封神”的态势。正是因此,近十年来,张国荣有《东邪西毒:终极版》《英雄本色》《倩女幽魂》《失业生》(1981,2017年重映)等多部作品重映,周星驰也有上下两部《大话西游》和《功夫》(2004,2015年重映)得以重映。《大圣娶亲》的两度重映,甚至引发了好一阵“还星爷一张电影票”的话题热议。

   无论有多少人是抱着“还XX一张电影票”的心态去观看那些重映的影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有大量重映的电影实实在在地赢得了观众的认可。相较于冒着不小的风险去观看大量了无新意甚至是粗制滥造的新片,重温一部已被时间检验过的经典旧作,反而有更好的观影体验。况且,这些重映的电影,有相当一部分观众可能此前并未看过,对于他们而言,这就是一部全新的电影。

   而且,对于我国的很大一部分主流观众而言,其实依然有大量的经典电影有待“补课”。只要影片质量上乘,版本优质,完全有市场空间。近几年抢票抢得火热的北京电影节和上海电影节,每年都有大量的经典老片展映被迅速一抢而空,明显供不应求。

   这些在电影节展映的影片,某种意义上而言也属于重映,只不过很多影片因为版权问题,目前要想大规模公映还不太现实。但北影节和上影节节节攀高的热烈抢票场面,其实已经证明了这些经典影片的市场需求。

   但重映从来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事实上,在近年来重映的数十部电影中,票房可观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成绩并不理想。当重映的影片日趋增多时,越来越多滥竽充数的重映片也混进了市场。

   其中最典型的是大量低幼化的国产动画,如《摩尔庄园2》《超能兔战队》《潜艇总动员5》等等。这些国产动画即便在首次上映的时候,也鲜有人问津,重映的目的,摆明了是拿现有的影片再圈一次钱,能蒙一点算一点。像这样的重映片,往往也就是一日游的命运。

   即便是一些有明星加持的重映片,效果也未必理想。张国荣的《失业生》重映票房只有600多万,周星驰的《功夫》3D版乜不过2500多万,而《功夫》的3D转制成本就达到了2000万,配合重映的宣传费用也高达1500万。

   这其中的原因颇为复杂,一部分原因是观众对于像《失业生》这样的影片本身质量的认可度没有那么高,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不少观众对于过于密集的重映片的审美疲劳。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2015年初有《一代宗师》3D、《甜蜜蜜》、《功夫》3D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密集重映,结果这三部电影的票房成绩,也明显是按时间顺序逐渐下滑。到《功夫》3D上映的时候,依然有人在拿“还星爷一张电影票”的噱头为影片造势,效果却有点适得其反。在连续地过度消费情怀之后,观众的情怀已然被透支,没有太多人愿意继续为之买单。从此以后,“还XX一张电影票”几乎沦为一个负面的梗和噱头。

   对于整体的电影市场而言,重映注定不会是主流,而只是一种调剂市场多样化的补充。那些优质的经典电影再度重映,我们固然欢迎,但如果把重映当作一本万利的买卖,恐怕也会吞下苦果。我们期待能在大银幕上见到更多修复后的影史经典,也希望重映的电影里少一点投机取巧的浑水摸鱼。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