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长安街感受北京的变迁

  8月炎热的一天,我出门在北京闲逛。我的线路非常明确:由西向东,沿着中国第一大街长安街(本文所指的长安街包括其延长线)行走。按字面意思,长安街就是“长久和平的街道”。诗意一点的话,可以解释为“长治久安之道”。

   长安街西接山区,东至郊外,是一条长达30多公里的笔直大道,有些地方宽至10条车道。它的中心将辉煌的紫禁城皇宫与天安门广场隔开。

   北京的格局一直重视南北中轴,即所谓的由北到南穿过钟鼓楼、紫禁城和天安门广场,一直通向城外的中轴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共产党决定将党中央设在旧城的心脏部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长安街上的有轨电车线路被拆掉了。在新中国成立的头几年,位于这条大街上的几座门也被拆掉了。长安街的中央部分拓宽至80米,铺上了花岗岩石块。1959年10月1日,超过1.1万名解放军官兵踏着整齐的正步,从70万民众面前走过。

   我花了两天时间漫步长安街,灵感来自于法国作家西蒙娜·德博瓦尔20世纪50年代访问这座城市时的心得体会。她写道:  “沿街而行,立即有一种无法抗拒的体验。这种体验,就一座城市而言,无论多么精巧,都无法用假设替代,或是同样给人以启发。”

   对找而言,步行始终是体验北京的最佳方式。2016年8月的一个早晨,一辆出租车把我载到了长安街最两边满是灰尘的一个角落一一首钢入口处。这里曾经是中国20世纪下半叶最大的一家钢铁厂20万人曾在此工作生活,它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工业城镇,远离市区,离天安门大约20公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首钢开始减产,奥运会期间彻底停产,就业岗位逐步迁到了邻近的河北省。2011年这家工厂正式停产。离开首钢,沿长安街一路向东,步行半小时就穿过了石景山区,这里有一排排新旧公寓。

   再沿着两长安街步行,就来到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我步行到此期间,博物馆主楼因翻新维修而关闭。馆外,一些坦克和飞机停在临时金属棚里,包括一架美国无人机残骸。  2017年,我故地重游,博物馆刚刚重新开放,露天广场挤满了参观者。一个巨大的喷泉热情地喷洒着水柱。大理石台阶的两侧停放着坦克。馆内,参观者按照展览顺序,走过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展区。

   第一天剩下的时间,我走向天安门。从木樨地十字路口一路向前,街道两侧办公楼林立:蓝色的玻璃,白色的墙壁,像远洋客轮等着进入码头那样滑长安街排列着。在二环路的一座桥上,彩虹门横跨在长安街的车道上,官的霓虹灯在长安街上闪烁着。修建这个现代化拱形建筑是为了纪念1997年香港回归。首都的东边还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彩虹门,二者都建在北京城墙曾经所在的位置。

image.png

   最古老的内城城墙可追溯到15世纪初的永乐年间,城墙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拆除。当时政府决定修建北京的第一条地铁线,最好是拆掉这座古老的城墙,而不是拆除民居或其他建筑。16世纪的外城城墙大体呈“凸”字形,已于20世纪50年代拆除。再往中心走,街道两旁主要是银行、管理机构和公司总部。从金融街一直往前,经过中南海大门,朝着天安门前进,就来到了我步行首日的终点站。

   第二天一大早,天安门广场。交通高峰时段,长安街上,小汽车、出租车和巴士在我面前川流不息。在长安街边的天安门城楼上,1949年10月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在天安门后面,就是沿着城市中轴线而建的紫禁城。明朝和清朝的皇帝在此统治国家。最后一位皇帝溥仪1912年退位后继续在此居住了12年。

   沿着南部中轴线放眼望去,就是近40米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了,由超过1.7万块花岗岩和白色大理石建成。正如其名称所示,它是为了纪念在革命中牺牲的英雄。纪念碑的北面刻着毛泽东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天安门厂场的规模和象征意义是无可比拟的。我离开广场继续往东行走,先是路过北京饭店,然后是熙熙攘攘的王府井大街人口处,以前这条大街叫“莫里森大街”,是以乔治·欧内斯特·莫里森的名字命名的。作为英国报纸《泰晤士报》记者,莫里森当年住在此处的一个四合院里。现在王府井遍布购物中心和酒店,是购物狂的必去之地。

   东长安街上最有名的大概要算古观象台了一一清朝官员用来观测天体运行的天文工具。从上世纪80年代的地图上看,除了卉观象台和外国大使馆之外,建国门外还有工厂和农田。今天,长安街北部高楼林立,成了北京的核心商业区。漫步在此,很难发现过去的印记。

12
凤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