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朝晖:职业教育由市场主导才有出路
我国现行的中职教育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这之前的老“中专”和“技校”都是有编制的。我们现在所说的中职,其实最早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涉外的酒店需要服务人员,一批职校建立,为酒店培训服务员。
那一批职校是我国现行职教体系的雏形,和之前的“中专”、“技校”不同,因为不再是铁饭碗,职校的社会地位开始下降。在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学历“通胀”越来越厉害,中职文凭就越来越不受社会烈可了。
我从1985年开始在一所普通高中改制办职业高中的学校任教,同时任教改实验员,参与教育体制改革。在我多年的观察中,我国的中职教育一直薄弱,办学成果没有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是行政力量干预过多,职业教育是面向企业、面向市场的,不应该由政府主导。当政府把行政管理权下放,让更多市场主体参与职校办学,实现共治共建,才能改变当下职业教育薄弱的现状。
应放开职业教育学校举办权
这些年中,国家一直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政策鼓励,大量的财政拨款,但是办学成果却不尽乐观。究其根本原因,职业教育本来是一个面向市场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去企业工作,但现在的职业教育的主导仍旧是政府,金业在职业教育中并没有多少话语权。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曾经有一所专门培养对外贸易专业人才的职校,培训周期是半年,办学成果不错。但是当地政府却要干预办学,让学校使用教育部门规定的教材,增设教育部门规定的课程,在这一番折腾之下,学校倒闭了。
我国的中职教育中民办学校大概只占不到20%,对于民办中职来说,政府的过多干预让民办学校的存续时间缩短。因此,民办学校也不会做长远规划,而多是“捞一笔”就走的投机行为。而有些地方政府,就像割韭菜一样对待民办职业学校。
在行政力量过多干预之下,中职学校要谋求发展,只要维系好和政府的关系就行了。这样学校并不会花过多的心思在对学生的教学和实习培训上。这就造成了中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的专业实践课程少,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所需内容脱节等现状。
而中职学校的老师们,也想往体制里钻,这对于他们来说是稳定的铁饭碗。我们讲了这么多年的“双师制”为什么没有多少进展?因为中职这个体系就是单独和政府之间联系的体系,而不是跟企业联系的体系。同理,我们提了这么多年的中职教育与企业融合、走向企业,也是没有做下去的。
尤其是在高职教育改为职成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部门管理后,因为管理部门的权力变太,对于职业教育的干涉也变多了,而职业教育是一个体系,中职教育也受到了影响。
如果中职学校的生存由办学成果来决定,那么优胜劣汰之下,真正能够让学生们学到本事,而企业满意教学成果的中职学校,是一定能够生存下来的。
要改变这种教学质量不高的现状,就应该放开学校举办权,改变公立学校单打独斗的局面,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私人、企业以及其他非公机构创办职业教育的权利。放开办学形式,给多样办学合法的身份。长短结合、课堂实习结合、正规与非正规结合,形式要随实际需求而变,而不能用普通学校的形式要求束缚职业学校的办学行为。
职普分流是社会分层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了“职普比大体相当”的要求。因为有政策和财政对这一要求的支持,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招收一个中职学生就能拿到国家财政的相应补贴,这也鼓励了政府去遵从大体一致的这一要求。
学生们按照中考成绩进行分流,只有分数达标者才能进入普通高中,剩下的学生就被分流入职业学校。有许多分数不够但仍旧想上普通高中参加高考的学生,就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一些民办高中也会降分录取学生。更有甚者,一些中职院校会和普通高中合作,学生由中职学校招入,注册中职学籍,但是在普通高中内上课,等到高考时以社会考生身份参加高考。这样中职学校能拿到补贴,普通高中也能拿到相应的好处。
在刚性的政策之下,这是民间自发寻求的变通。但如果地方政府的政策收紧,就会上演类似湖南怀化清理八百多名分数未达标学生分流人中职的事情。
社会上有很多声音提出,职普分流是否应该到高中毕业后再进行?现在不好给出准确的答案。我认为我们国家应该学习澳大利亚的终身职业生涯支持模式。澳大利亚的学生在小学时,就会接触职业教育,学校会记录你在哪方面有优势,再根据学生的特长,决定学生是进职业高中还是普通高中,这就不是一个刚性的比拼。而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比拼分数了。
美国有综合高中,这是一种职普融合教育,学校内既设置普通教育,又设置职业教育。这改变了高中阶段的双轨制教育,也推进了高中教育的普及。不过这一教育模式在美国也有—些争议,教育成果比不上—些私立高中。
所以真的要改变中职教育的现状。需要整个教育体系的变革。
现有的职业教育的分流体制,实际上载是整个社会的分层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篓政府在嘉喊重视职业教育,但我们整个体材对于职饺的学生处处设置门槛。中国星官奉位的体制,家长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考上公务曼,求一个铁饭碗,但只有奉辞生可以考上公务员。这不就是一种职业的分层吗?所以学生们千方百计想要挤进普通高中。在中国的现状之下,进入职校,确实未来发展的路就变窄了。
而对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来说,职校对于贫困的孩子,确实是在他的现状下够给他的一个还不错的选择,是适合他们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的。有的学生确实学习文化课程有困难,家庭贫困的学生可能初中毕业之后就直接去打工了。
这其实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补偿性的优选,如果起点上就能做到机会公平,为什么不从小学就做好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呢?
当下真的没办法找出一个系统的最优解去解决中职存在的问题,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更应该注重自己的探索。政府应该把行政管理权下放,让更多的社会和市场主体能够参与进来共治共建,实践会给出答案。
职校的问题不只是教育领域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治理的问题,政府在各个领域的行政风格都是“—刀切”,而想要职业教育能够达到我们理想的目标,还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