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冷静期”来了!
面对冲动离婚的增多以及离婚率的上升,中国的立法者们希望通过“离婚冷静期”这样一个时间设置来使人们足够思考清楚,个人以及家庭的利益。
“不用冷静了,冷静很久了。”一个办理离婚的中年男人说。
2021年1月4日上午,中国《民法典》实施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国北方某县城的婚姻登记管理处,工作人员耐心地向前来办理离婚的几对夫妻解释着“离婚冷静期”。
这是一个人口不到50万的小县城,和整个中国社会一样,这些年来离婚率不断走高,而结婚人数却呈下滑趋势。
2020年5月28日,中国《民法典》颁布,婚姻家庭编第1077条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被舆论热议的离婚冷静期制度就此正式确立。
这意味着,从该法律正式实施的2021年1月1日起,“夫妻一言不合、说离就离”,到婚姻登记处当时申请当时领证的依据《婚姻法》离婚过于自由的时代宣告结束。
懂法的人早在年前就把离婚办了
“今天人真少,要是以前,三天假之后都是堵着门等着。”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小王告诉《凤凰周刊》记者,1月4日上午一共有6对夫妻前来申领离婚汪,这个数字大大低于往年同期数据。
事实上,1月4日来办离婚的这几对夫妻都对法律不了解,几乎都不知道“离婚冷静期”。前一个工作日2020年12月31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有16对夫妻赶在《民法典》实施前到婚姻登记处办理离婚。而上一个周一,12月28日则有20多对夫妻办理离婚。他们中符合条件的都当天拿到了离婚证书。最快的一对夫妻,从进门到出门,全程大约十几分钟。耗时最长的一对离婚夫妻也不过花了一个半小时,这还是因为他们现场修改离婚协议耽误了时间。
《民法典》实施后,离婚就不这么容易了口1月4日申请离婚且符合条件的,“到2月3日以后才能领证。一直到3月5日之前都可以领证,过期(不领证)就办不了了啊。快过年了,你们正好冷静冷静。”小王告诉这些申请离婚的夫妻,当天肯定是拿不到离婚证的。
离婚的人少,但结婚的更少,1月4日上午只有两对夫妻到婚姻登记处办理了结婚手续,另有一对复婚,是离婚人数的50%。
不过相比2020年12月31日,1月4日还不算“惨”,那天有16对离婚,只有4对结婚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的粗离婚率从2000年的0.96%,逐年上升到2019年的3.36%。北京大学法学皖教授马忆南曾在接受媒体采访中称,过去《婚姻法》时代,登记离婚容易造成草率离婚,有很多婚姻客
观上并没有完全破裂,只因为当事人意气用事即行离异。这样一种方式的离婚后果容易任由当事人以协议决定,易为恶意配偶滥用,很可能变成强者欺负弱者的工具。
面对冲动离婚的增多以及离婚率的上升,中国的立法者们希望通过“离婚冷静期”这样一个时间设置来使人们足够思考清楚,个人以及家庭的利益。
但原本以为只是做了微小改动的立法者和法学家们,没有想到“离婚冷静期”会引起社会舆论的巨大反应。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龙俊坦言:“婚姻家庭编从条文体量上不算多,修改的幅度也不大,偏偏是这一编引发的社会关注度是最高的。基本上每次在向公众征求立法意见的时候,婚姻家庭编汇总的数量比其他编加起来还要多。”
假离婚真避税,“离婚冷静期”能治否?
2020年12月31日办理离婚的一对夫妻显得非常着急,但工作人员没办法给他们办证,因为他们户口本上信息都填的是“未婚”,不符合程序。当天的工作人员小刘还询问这对夫妻,离婚后房产处理清楚了没有。妻子说:“过户没事,写的他(指丈夫)的名字。”
小刘让这对夫妻回市里户籍登记机关先修改户口本信息,然后再来办理离婚。夫妻俩非常焦躁,因为这显然无法赶在当天完成,而新年后再办理就要赶上30天的“离婚冷静期“。
这对夫妻走后,小刘告诉记者,根据她的经验,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假离婚、真避税”。近年来,通过离婚来避税,或者利用离婚获得购房、买车摇号资格的情况层出不穷,这些人显然会受到离婚冷静期的较大影响,从2021年开始,办离婚证多等30天,可能就会碰到很多意外的市场变化。
2013年“国五条”开始实施,对第二套房产购买进行限制以稳定房价,细则中规定: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可根据城市人民政府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和政策要求,进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
据一位当地房产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当地政府限制政策主要是:限购三套房,以及购买第二套房时,提高契税,贷款时提高首付款以及利率。
除了这个县城,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全国绝大多数地方都有类似相应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一、二线城市更为严格。以北京为例,2020年出台新规:已婚京籍限购两套房,单身京籍限购一套房。
政府调控没有降低人们撬动杠杆投资房产的欲望。由于认定程序的困难,部分夫妻选择离婚将房产过户给一方,另一方可以交更少的契税,用合适的贷款来买第二套房产。如果购买超过限购数额的房产,也可以遁过离婚来使得一方获得资格。
“理性分析”之后,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之下,离婚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因此,很多人对离婚冷静期制度持赞成态度,认为可以有助于阻碍前述行为的发生。中国人民大学学者申晨称:“一方面,由于30日缓冲期的存在,行为人将面临更多的政策变化和市场波动风险,从而更倾向于谨慎从事通谋行为;另一方面,对于专业牟利者,30日缓冲期将极大增加其‘周转’成本,且其在该期间内将被强制束缚于虚假的婚姻关系中,人身和财产利益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
当然,最终效果如何还需要更多的观察和研究。
家庭至上还是离婚自由?
在2020年最后一个工作日,小刘还在前来办离婚的夫妻中意外地看到了自己的亲戚。“丽洁?都没认出你来!可别离啊。”小刘从座位上站起身劝他们。
但丽洁的父亲也陪同前来,老人家让小刘别劝了,“(他们)都商量好了,感情不和。”
随着个人主义的发展,传统社会对于婚姻家庭的压力渐渐削弱。学者龙俊表示,离婚冷静期背后是家庭至上和离婚自由两种价值观之间的权衡。
是用公权力施加新的压力以维持现在的家庭结构,还是在最大程度保障离婚自由的基础上做出合理公正的子女、财产等安排,依旧在持续争论中。
部分反对者认为.离婚冷静期会延长家暴的时间。龙俊表示,家暴的情形属于双方并不合意离婚的情形,是单方面意愿的离婚,不是冷静期的适用范围。
针对使得离婚困难的质疑,龙俊认为应该考虑现在的司法实践:第一次诉讼法院一般不准离婚,六个月之后再次提起会被认为感情破裂,准予离婚;但是还是有很多保守地区,提起十几次还是不准离婚,甚至有的当事人被逼自杀。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民法典》中增加了一条确定性的准予离婚之情形:经人民法院裁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
关于离婚的焦点争议话题还在于家庭结构对于孩子的影响。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委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医学心理学硕士白璐认为,离婚对于孩子是不可能没有影响的,但更多的还在于这个孩子在家庭中是否能够得到关爱,这个关爱是以孩子作为独立个体,未来可以有进入社会的能力为前提的。
“父母跟孩子互动的方式,其实会比离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更大。”白璐说,现代社会的小家庭中,父母子女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结构:父母之间是夫妻的这个联结,然后父母和孩子之间分别是两对亲子的联结。当婚姻不得不终止的时候,要和孩子说清楚,“只是我们夫妻之间的这个关系断了,但是爸爸和你的亲于关系、妈妈和你的亲子关系依然是非常牢靠的。那这个时候,孩子的安全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显然,离婚冷静期的设置,也有助于夫妻更加理性思考家庭以及对孩子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