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火箭单次发射143颗卫星

一枚火箭能单次搭载多少人造卫星登上太空的世界纪录再度被刷新——在美国佛罗里达州,143枚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卫星,搭乘SpaceX猎鹰火箭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

这刷新了2017年由一家印度公司所创下的“一箭104星”纪录,进一步证明太空活动正发生结构性转变,更多玩家参与其中。

这样的转变源于组件开发中的革新,包括微型化和低成本,当中有不少是直接取用自智能手机等消费者电子产品。换言之,如今几乎任何人都能造出一台体积细小,但有足够能力运行的卫星。

再者,SpaceX开出发射一台卫星只需100万美元的价格,个中商机可望陆续到来。SpaceX旗下有十枚卫星随猎鹰火箭升空,加入到其“星链”( Starlink)巨型通讯卫星星座当中,向地面提供宽带互联网服务。

旧金山企业Planet是这次发射卫星数目最多的单位,共有48枚人造卫星升空。它们是最新一批“超级信鸽”( SuperDove)卫星,能每日从太空拍摄分辨率介乎三至五米的地面照片。新增的卫星把Planet在轨卫星总数增至超过200枚。

image.png

“超级信鸽”约为一个鞋盒大小,但这趟猎鹰火箭搭载的卫星多数只略大于麦克杯,有的葚至比一本口袋书还要小。

美国Swarm Technologies这次推出名为“太空蜜蜂”(SpaceBees)的卫星,尺寸仅10厘米乘10厘米乘2.5厘米。这些卫星将作为连接各种地面器材的节点,这些器材可以附载到各种各样的物体上,例如迁徙中的动物,或者是海运集装箱。

卫星被装配到一台分配器中,随火箭升空到指定高度时,依次将卫星发射到轨道上。部分搭载于这趟猎鹰火箭上的卫星大如行李箱,其中包括几枚雷达卫星。雷达是这场卫星零件革命的其中一个主要受益者。

传统上,雷达卫星体积庞大,重量以吨计,发射升空耗资以亿美元计,意味着只有军方和大型航天机关负担得起运营这些卫星的成本。但新物料和微型“现成组件”大幅降低了这些飞行器的大小和价格。

来自芬兰的Iceye、美国的Capella和Umbra,以及日本的iQPS卫星,都在1月24日随火箭发射升空。这些初创企业希望组建卫星星座,以迅速、连续传回地球的卫星照片。

相比于标准光学照相机,雷达有穿透云层,不分昼夜探测地表的能力。我们在进入一个新时代,地球上的大小变化,几乎都能马上被卫星捕捉。猎鹰火箭把这143枚卫星送到地球海拔500公里处一条围绕南北极运行的轨道上,这足“一箭多星”型“拼车”式航天任务的缺点之一:火箭去哪里,你就只能去哪里。

9
凤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