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里的通化志愿者

清晨,28岁的李绍彬在全身酸痛中醒来,他想多睡一会儿,但身体上的不适让他无法继续入睡。

自从吉林通化出现新冠肺炎疫情,身为志愿者的他,负责为封闭在家的居民送菜,他曾在一天内为近百户居民送去装有白菜、土豆和圆葱的蔬菜包,每个蔬菜包的重量都在10斤左右,因长时间拎重物,即使戴着手套,他的手掌虎口位置仍然被勒伤,一天下来,累得浑身酸痛。

自1月18日通化市“封城”后,众多居家封闭管理的市民由于生活物资储备不足,开始陆续出现吃不上蔬菜的情况。虽然当地政府部门推出了几种线上采购物资的方式,但由于订单量过大,导致很多市民根本抢不到蔬菜,即使抢到了,也因为人员紧缺迟迟无法配送到家。

一些通化人选择网上求助,令“断菜危机”引发全国公众关注。而另一头的生鲜蔬菜个体经营者,却因为疫情管控暂停营业,无法销售的食品只能等待变质和过期,也在干着急。

“生活物资配送不及时不到位。”1月24日,在通化市副市长道歉后的当晚,政府部门针对出现的生活物资保障问题出台了解决方案,以30元的价格,为居民提供5天需求量的蔬菜包,直至居民居家封闭管理政策解除。

据当地政府通报称,截至1月26日上午,通化市已组织7000多名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出动配送车辆670余台。

但是,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处于居家封闭管理的11万户居民的蔬菜包配送任务,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在配送人员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蔬菜包“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环节压力巨大。

而且,每天,除了配送蔬菜,志愿者们还要组织居民核酸检测、清运生活垃圾等等。除了要面临被感染的风险以及身体上的疲劳以外,一些人还无偿提供私家车用于运输物资,甚至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下,仍要在室外维持核酸检测队伍的秩序,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而一些社区工作者甚至没有地方睡觉,只能睡在办公室的地上,半个多月时间没有冼澡,更不能回家。

image.png

在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的当下,封闭地区“断菜”危机如何不再上演是一件值得深思并引以为戒的事情。央视评论称,当地对可能出现的民生痛点出现严重误判,在疫情应对思维上出现严重的不合理。通化人之所以化身“热搜人”,就是因为当地没有体恤人心。疫情防控情形复杂多变,绝不能仅仅“一封了之”“一隔了之”!

吃了三天咸菜粥,终于收到蔬菜包

“两棵白菜、7个土豆和4个圆葱。”1月26日傍晚,身处疫情高风险地区吉林通化东昌区的金峰和80岁的母亲,在连吃了3天的粥和咸菜后,终于收到了志愿者送到家门口的“蔬菜包”。他打算用刚刚收到的白菜,给母亲包一顿白菜馅水饺。

金峰想看看给他送菜的志愿者的样子,但无论他从防盗门的猫眼还是扒着窗户向楼下看,都无法辨别出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的志愿者的模样。自从“封户”管理后,金峰唯一能“接触”到的,就是像李绍彬这样的志愿者们。志愿者们为市民送菜送药、通知核酸检测等等,但金峰却不知道他们是谁,叫什么名字。

从通化市实施市民居家封闭管理后,市民们在生活上反映诉求以及寻求帮助的主要对象就是社区工作者,侣南千人力右限.一些诉求没有办法得到及时响应。在急需帮手的情形下,很多市民自发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协助社区工作者为市民服务。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李绍彬说。在通化封城前,一直在韩国读博士学位的李绍彬从外地赶回家乡,第二天就报名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想为疫情中的家乡出一份力。

一开始,李绍彬的工作就是配合社区工作者负责核实新冠肺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以及密接的密接的信息,每天要打很多个电话,核实准确每一个重要信息,并对出现感染者的单元楼的每户居民家门都贴上封条。

“最美的逆行者你们辛苦了!”“家里的工作人员已经出去了,无须敲门,放心贴。”在为小区居民封门的过程中,李绍彬经常能看到一些居民家门外会贴一张纸条,让他心里感觉到暖暖的。

在通化市第二轮核酸检测时,李绍彬早上七点多就去现场帮忙维持秩序。由于需要穿防护服,所以防护服里面不能穿得太厚,否则行动起来会更加笨拙。四九天的通化,即使是白天,温度也只有零下十几度,直到核酸检测结束,除了中午吃饭的时间,李绍彬始终站在室外,没时间喝水,也没上厕所。

“00后”开私家车无偿运送物资

通化市第三轮核酸检测开始后,李绍彬要跑在配合的医护人员的前面,挨家挨户通知居民做好核酸检测的准备,比如准备好身价证等。另外也有一些居民为了防止感染,会在房门内贴上一层塑料薄膜,如不提前通知居民撤下,会影响医护人员核酸检测的速度。

解除封条的同时,居民也会把生活垃圾顺便放在家门口。而等到李绍彬通知完整个单元时,他也不会空着手下来,会顺带着把生活垃圾都拎到小区内指定的垃圾投放点。每户居民,平均每天也要产生两塑料袋的垃圾,如果家里人多一点,垃圾就更多。

在1月29日上午的通化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当地环卫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每天组织770余名一线保洁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采取挨家挨户,上门收取居家住户滞留的生活垃圾,每3天进行一轮垃圾清运工作。另外,每天还将安排33台垃圾清运车辆对垃圾桶进行巡回收运。

image.png

无论是清运垃圾还是运送物资,除了需要大量的人以外就是车辆,尤其当大批医疗、生活物资需要运送时,通化市当地的一些志愿者,无偿将自己的私家车投入到了这场“战疫”当中。

“00后”李南不仅是所在社区的志愿者,还报名参加了当地妇联组织的配送蔬菜的志愿者队伍。除了配送蔬菜以外,李南的车用处最多的地方就是运送医疗物资。

通化市第二次全员核酸检测前,需要有大量的医疗物资运送到小区的核酸检测点。凌晨两点多时,李南和另外一名志愿者接到任务,需要开着车往返于小区和物资储备点之间运送医疗物资。运送结束后,天已大亮,李南又开始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做其他的服务工作,直至深夜。连轴干了24小时的李南回到家后,一头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李南的车除了要运送生活、医疗物资以外,有时也要接送医护人员。如果李南所在社区有需要转运的隔离人员,李南的车就变成引路车。为了让转运隔离人员的“120”急救车能够找到隔离人员所居住的单元,李南要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开着车给“120”急救车带路。

“虽然父母会觉得有一点危险,但只要我不需要居家封闭管理,我就都会出去做志愿者。”李南说。他的年龄和一些社区工作者的孩子的年龄相仿,有时忙得吃不上中午饭,每次忙完回到社区,社区的工作人员都会给他留一盒热乎的盒饭。

每天送物资都想如何才能更快些

最近几天,一则通化市当地志愿者吐槽居民购买一堆零食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不小的反应。志愿者指责为居民送零食是浪费志愿者的资源和时间,起初,很多网友也对这种行为表示不解和谴责。

image.png

但是很快,当事人就对媒体做出回应.表示她并非通化本地人,因租住的地方是公寓没有办法做饭,所以在联系到一家超市后希望可以购买面包、方便面、火腿肠等,但超市老板表示很多食品已经卖光了,只能超市剩下什么就给她拿什么。当事人还回应称,在采购这批食物前,自己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

得知实际情况后,该志愿者向当事人道歉。

此外,也有一位当地配送生活物资的志愿者发布短视频,希望市民不要购买整箱的可乐和啤酒而遭到网络攻击。当事人后来在澄清时表示,买啤酒和饮料的市民太多,且志愿者们都是义务配送,希望市民能够理解志愿者的辛苦工作。

“只要居民有需要,我们就会送。”今年47岁的志愿者徐福安说。在通化当地政府部门推出可以网上购买生活物资的政策后,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往返于超市和小区之间,为居民送上其所订购的物资。在居民订购的物资中,不仅有水果蔬菜,还有重量较重的酒水饮料以及生活用品等,“的确很疲惫。”

徐福安等9名志愿者所负责配送的是一个有着20多栋居民楼的小区。每户居民订购的物资平均都要在4个塑料袋左右,有的甚至更多。一般情况下,徐福安从早上8点开始送起,直至晚上7点钟,在超市和小区间开着私家车往返十几次,每次配送都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有电梯的高层醌送起来轻松一些,而没有电梯的居民楼需要爬楼梯就要辛苦一点,但当兵出身的他身体素质还算比较好,拎着东西一口气爬7楼还算吃得消。

image.png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配送物资,徐福安等志愿者中午吃饭的时间也被大大压缩。中午吃的东西也以方便面、面包和火腿肠为主。有时连吃饭的地方也没有,几个人就站在室外以最快的速度吃完。

“听到那一声‘志愿者们辛苦啦’就感觉没那么累了。”徐福安说。每次为居民配送完物资,居民都会在他走出单元门时,喊着向他道谢。每当这时,他身上的疲惫感也就消失了。

别让冰冷的声音寒了他们的心

“每天都不舒服,感觉心脏要跳到嗓子眼了。”47岁的社区工作者赵丽华说。自从1月12日通化市出现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之后,她就一直在岗没有回过家。长时间的工作让赵丽华每天都需要吃治步芦心脏病的药,才能让身体舒服一些。

通化疫情发生后,社区工作者的另一个身份——“网格员”开始启动,网格员们都包片到户。赵丽华和她的同事两个人总共负责5栋楼的430多户居民。而赵丽华所在的社区共有4000多户居民,被分成了9个大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两名以上的网格员负责。

但在疫情初期,由于人手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很多居民都会在微信群中抱怨社区工作者昀工作不到位等。另外也有一些居民在得知这种情况后,自发报名参加所在小区的志愿者服务队。仅赵丽华所在的志愿者服务队里就有50多名志愿者。

“居民什么时间求助的都有,手机也成了‘热线电话’。”赵丽华说,尤其是居家封闭管理之后,居民们的求助源源不断涌入微信群和电话中。赵丽华除了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还要解决每一户居民的求助。每天忙完时都已是凌晨,最晚时,凌晨三点还不能休息睡觉。

image.png

即使可以休息睡觉,赵丽华也不是睡在床上,而是睡在办公室的地上。虽然是地热,又铺上了一层废纸壳,但睡觉时也还是会觉得冷。和赵丽华一样,该社区的其他22名网格员也不能回家,都只能睡在地上。洗澡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很多和赵丽华一样的“网格员”已经有半个多月的时间没有洗澡了。

赵丽华的家中,目前只有23岁的儿子和84岁的婆婆封闭在家中。赵丽华的丈夫也和她一样,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一直没回家。

“当时买不到胰岛素,我都急哭了。”赵丽华说。有一天接到患有糖尿病的婆婆的电话时,才知道她的胰岛素快用没了。赵丽华才发现,她甚至已经很多天没有往家里打过电话了。

“理解比感谢更重要。”赵丽华说。疫情之下,像李绍彬、赵丽华这样的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们温暖若这座城市中被困在家里的市民,解决他们的生活所需。而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也同样需要被善待,别让冰冷的声音寒了他们的心。

2
凤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