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凸显自己的朋友圈博鳌亚洲论坛疫情后高调回归

风碧影的博鳌镇东屿岛,因疫情暂停一年后在这个4月再度开门迎客。当很多国家还没有走出疫情阴霾时,博鳌亚洲论坛一枝独秀,成为今年全球首个以线下会议为主的大型国际会议。

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于2001年,今年走到了20周年的关口,其一直被视为观察中国对外政策的风向标,也是发出“亚洲声音”的重要平台。今年论坛也聚焦于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博鳌自由贸易港、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一带一路、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诸多关乎经济和未来的热点话题。

4月2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以视频方式发表了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称,“国际上的事应该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不能把一个或几个国家制定的规则强加于人,也不能由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给整个世界带节奏。”

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则现身博鳌。开幕式上,他笑称自己是为国家主席习近平报幕的“临时主持人”,引发现场一片笑声和掌声。

疫情后会议重启规模空前

作为疫情后中国乃至全球首个线下会议为主的大型国际会议,今年博鳌亚洲论坛的参会报名热度极高。

据主力、方统计,今年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名代表,以及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家媒体机构的1200多名记者参加年会,总注册人数超过了4000人,还不包括线上参会人员,可谓规模空前。

开幕式上共有14国领导人通过视频致辞,包括韩国总统文在寅、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印尼总统佐科、新加坡总统哈莉玛、越南国家主席阮春福等。这是近三届论坛里国外政要在开幕式上致辞人数最多的一年,是2019年开幕式的三倍之多。有分析认为,在美国积极联合盟友抗衡中国的背景下,中国有意凸显自己的朋友圈。

四天的会议中,高规格的防疫措施和严格的安检令很多参会人员难忘。

参会者须提供出发地72小时的核酸检测证明以及抵达博鳌后再次接受核酸检测的证明才能注册参会。参会人员下飞机的第一件事,便是排队等待核酸检测,排队期间还有工作人员逐一指导扫码填写一份“核酸检测与疫苗摸底”申报单和扫描当地的健康码。

酒店、会议中心均醒目摆放着免洗消毒液、体温计和酒精棉片等物品。每次进出会场和新闻中心,也都要接受类似机场般严格的安检。从酒店到会议中心和机场的路上,很少见到游客,但每隔数百米就有执勤人员站岗。

由于疫情限制,很多国外政要和学者等都是通过视频方式致辞和连线发言,考虑到时差原因,国外嘉宾参与较多的分论坛大多被安排在了晚上。

所有会场也进行了限流,由于论坛的议程安排非常紧凑,参会人员一般需提前半小时左右到门口进行排队,进满则止。很多热点分论坛常常爆满,例如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RCEP的前景与影响、5G的未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南海分论坛、乘风破浪的网红经济等都是入场券难求,进不去的人只能选择看视频直播。

会场内,纪念博鳌论坛成立20周年的标识随处可见。一位从创始之初就参与博鳌亚洲论坛的建设者告诉《凤凰周刊》,“最初什么都没有,既没有资金,也没有像样的会场,还邀请不到嘉宾,第一次会议召开前我们连嘉宾椅都不知道怎么摆,还是外交部的人来教我们。”

“今天的所有场馆一一会议中心、新闻中心、公园都是一点点弄起来的。博鳌小镇也因为论坛的举办,从20年前只有两个商店的小渔村变成了旅游城市。”该名人士表示。

中国领导人称“中国永不称霸”

当前,多边主义遭遇危机,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来势汹汹,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面对这一重大命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视频讲话中提出了四点倡议。

习近平强调,我们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习近平还称,经历了疫情洗礼,各国人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要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反对任何形式的“新冷战”和意识形态对抗。国与国相处,要把平等相待、互尊互信挺在前面,动辄对他国颐指气使、干涉内政不得人心。

虽然此番演讲没有提及美国,但上述表态仍被外界视为在对美国喊话。

当前中美关系紧张,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出现各种各样担忧。习近平也亮出了中国态度:“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军备竞赛。”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会后对媒体表示,这句话让他印象最深,这句话的高度也是整个演讲里面的制高点。

“这句话让我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邓小平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做了一个重要讲话,称‘中国永不称霸,如果有哪一天中国变强变大了,中国想做世界的霸权,请你们联合起来一起来反对中国。’”李稻葵说,“那句话当时在国际上引起非常好的共鸣。所以今天再次宣称中国不称霸,表明了中国一贯的立场。让我们能够在国际上更好地团结很多进步的力量,同时能够消除一些对中国的误解。”

在继续建设高质量“一带一路”上,习近平则提出应建设四大伙伴关系,分别是更紧密的卫生合作伙伴关系、更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更紧密的开放包容伙伴关系。

印度孟买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前主席库尔卡尼对主旨演讲中所说的“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深表赞同。

他认为,要实现普遍安全和共同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当今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没有发生改变,经济全球化显示出新的活力,坚持多边主义、加强沟通与协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诗杰则称,“针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建设四大伙伴关系,值得国际社会期待,将为各国开拓更广的合作空间。”

美国印太战略或给RCFP带来挑战

博鳌亚洲论坛一向聚焦亚洲的经济合作。虽然去年亚洲经济增速大幅下降,但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区,表现仍然好很多。亚洲巨大的市场、东盟一体化趋势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的签署更让人为之一振,看好亚洲将作为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image.png

RCEP是一份覆盖全球30%人口、近30%经济体量的协定,它的达成是多边主义、自由贸易的一次翻身之战。RCEP不仅能推动中国进一步开放,还将进一步加速中国以及亚洲地区其他贸易协定的谈判。

去年11月RCEP签署时,一向反全球化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还在任,加上疫情极大破坏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而这二者是全球化基础,因此很多人对全球化产生了质疑。RCEP在困难重重中出世,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一一经济全球化是挡不住的。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曾参与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谈判,他指出,“RCEP象征着全球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亚太地区,含金量非常高。它不仅涉及到关税减免等传统领域,更包含过去的自由贸易协定很少涉及的服务贸易、投资准入、环境标准等问题。从时机和分量来讲,都对全球经济和亚洲有很大意义。”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也认为,“RCEP是亚洲地区经贸制度化的第一步,第一步非常重要,事关标准。”

不过,多边贸易协定想要顺利推进,也要考虑到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同发展水平。

联合国贸发组织的秘书长伊莎贝尔·杜兰特认为,“国内一些中小企业需要面临直接挑战,想要使得RCEP成为一个强有力的贸易板块,它需要解决中小企业面对的挑战;还要制定适合不同国家的规则,这样才能避免多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经贸协议的推进程度也离不开政治因素的干扰。作为全世界最具决定性的双边关系,中美之间的裂痕却不断加深,这恐怕会带来蝴蝶效应,从而殃及合作。

郑永年称,一战前欧洲经贸非常发达,互相依赖非常密切,但依然发生了战争,1980年代开始的全球贸易也一样,贸易自由化并不见得能走得下去,“RCEP在美国看来是中国主导,如果按照美国现在的对华和印太战略走下去,很容易把RCEP消化掉”。

值得注意的是,RCEP签署国中包含美国盟友在内的日本、澳大利亚等七个成员,与此同时它们也是《全面进步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成员。这些国家将在这两个协定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值得关注。

相比于RCEP,CPTPP对知识产权。数据流动、环境、政企关系都有更精准、更高的规定。自正式签署RCEP后,中国多次释放出考虑加入CPTPP的积极信号。对于这两个协定有没有可能融合,龙永图认为,“关键取决于美国的态度”。

“这些既在RCEP又在CPTPP中的国家究竟扮演的是意识形态角色、安全角色,还是经贸角色,很可能说变就变。”郑永年直言。

针对南海局势,需要构建新秩序

除了面对疫情持续、中美对抗政治因素干扰,亚洲地区发展的另一个扰动因素便是南海问题。

美国近年来出于巩固其在西太平洋地区秩序主导权及遏制中国的战略需要,放弃了长期以来保持中立的南海政策,在安全领域屡次采取针对中国的行动,比如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海空侦察行动等。

有数据显示,去年全年美国各种侦察机、战斗机飞越南海上空超过6000架次,海上航行自由行动达到9次之多。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在主持南海分论坛时指出,南海问题出现分歧,说明原有秩序已经不足以维系,因此需要构建新秩序。

“眼前最令人关注的,可能是中国与东盟十国对《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傅莹提到,虽然在疫情下进程有所耽搁,但是各方谈判的意愿没有动摇,投入也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近年来美国加大对南海的关注,从战略、战术层面不断对中国施压。

对此,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指出,“拜登政府继承了奥巴马和特朗普的政治遗产,试图利用南海问题牵制中国,从最近美国出台的对华战略以及近期美日首脑联合声明可以看出这一点。美国在南海没有什么实质利益的关切,就是利用南海来制造麻烦,挑起中国和南海沿岸国之间的对立。”

对于如何保持南海稳定,吴士存认为,南海合作是实现南海长治久安唯一选择,中国和东盟国家应该倡导构建基于区域多边主义的南海秩序,通过这一方式应对外部因素干扰。

印尼前副外长、印尼外交政策协会主席迪诺·帕迪·贾拉尔则表达了担忧,“面对南海问题我们还是要保持谨慎与警觉的态度,在构建法律秩序层面,中国和东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主张,不同国家的利益攸关并不同,分歧还很大。”

贾拉尔还直言,南海地区确实需要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但每个国家都担心自己的解决方案可能被力量最强的国家引领,缺乏可以共同依赖的平台能够解决南海问题。

想要管控南海局势,也得防止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美国前驻华大使博卡斯观察到,“最近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举行的美中高层对话让双方关系降到历史新低,双方都在指责、批评对方。”

他认为,“在安克雷奇发生的事情是个错误,公共的批评往往会带来更多问题,但如果我们采取私下方式进行沟通,比公开的可能更有效。此外,我们还应重新评估制裁措施,采取制裁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产生副作用。”

此外,博卡斯强调,双方还应管控国内的民粹主义,“否则双方领导人将很难采取行动、达成协议。”他提醒称,“双方要尽可能做得更好,向对方展现出诚信和诚意,以及相互尊重。”

5
凤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