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崛起谁去谁留?
容城商人工晓利已经一个多月无心管理自己那间小小的玩具加工厂了。对他来说,雄安新区设立的消息喜忧参半。喜的是,家乡搭上发展快车,长远来看,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一定会改善人家的生活水平:忧的是眼下,雄安的地Ⅸ功能、产业调整,必然会涉及包括他在内的小企业主,会不会让他丢了饭碗?
王晓利今年已经50岁了,容城的服装产业发达,加工衬衣的企业遍布城乡、此前,他一直替别人打工,三年前,自己开了个玩具加工厂从2016i年开始,在电商的扶持下,他的玩具厂接到了越来越多的订单,这让王晓利很是振奋。
“看到央企、高校争相表态支持雄安建设,我替家乡开心,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茫然。”王晓利说,在他看来,央企来了,当地的小微企业、加工业一定会被淘汰,最近这段时问,他每天都在关注和打探消息,试图从中发掘一些政策上的蛛世马迹,以决定是否继续在自己的小作坊上投入精力物力。
王晓利并非个例,就在外界艳羡雄安三县人身份一夜转变的同时,很多当地人则在短期的兴奋过后,陷入一种焦虑之中。他们既盼望着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担心自己在变革中被边缘化。
与此同时,大量在北京各政府机构、央企、高校工作学习的人上,也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单位和学校,是否将被疏解到雄安,对于他们来说,未来同样充满了变数。
无论是否出于自愿,很多人的命运注定要被卷入到这股滚滚而束的历史潮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