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宣布撤销TikTok禁令,真的是想松绑吗?
美国总统拜登又出牌了。当地时间6月9日,拜登签署行政令撤销前总统特朗普在任期间对中国社交软件TikTok、微信等多款应用程序下载和使用的禁令。而同一时间,拜登还签署了新的行政令,要求美国商务部对“与外国对手相关的应用程序进行安全审查,以确定是否对美国构成安全威胁”。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6月10日表示,美方撤销上届政府有关TikTok等应用程序的行政令,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积极一步。
不过,《华尔街日报》援引拜登政府高级官员的话称,这项行政令旨在取代特朗普政府针对个别公司的做法,转而用一个更广泛的程序来审查潜在对手国家的应用程序带来的风险。美方仍对来自中国的某些应用程序的“安全风险”感到担忧,而特朗普此前签署的行政令实际上无法执行。
“拜登的担忧与特朗普相同”
TikTok在美国约有1亿用户,绝大部分是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青少年,下载量在封禁前位居全球第三大市场,尤其疫情期间,数百万人依靠TikTok来打发时间。
2020年月6日,时任总统特朗普以TikTok将美国用户数据提供给中国政府、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对TikTok和微信等多款中国应用程序颁布禁令。这一行动也是特朗普在去年大选前对华施压的一系列举措之一。
不过,由于TikTok在美国发起诉讼,导致联邦法院暂停执行这一禁令。TikTok曾探索过出售给美国企业以获得生存,并与微软、甲骨文和沃尔玛等科技企业进行过洽谈,但最终没能达成任何协议。
实际上,特朗普的行政令由于没有章法,受到多家法院的抵制,因此未能真正执行。今年2月拜登上台后,便开始寻求让联邦法院暂停上述禁令。
不过,这并非意味着拜登政府就要松绑——事实上,拜登与前任有着相同的国家安全担忧,只是他希望诉诸法律方式。
白宫6月9日发布的简报称,此次拜登签署的行政令旨在提供一份标准,用以识别和评估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和敏感数据安全构成风险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可能造成个人身份信息和基因信息等敏感数据泄露给包括中国在肉的外国对手,对美国的数据隐私和国家安全构成风险。
《纽约时报》援引拜登政府官员的话称,特朗普的命令没能以“最合理的方式”执行,新指令将建立“清晰易懂的标准”,以评估与外国政府,特别是中国政府有关的应用程序所构成的国家安全风险。
根据最新行政令,拜登指示商务部在未来120天和180天内分别向白宫提交两份报告,就具体行动及额外的行政和立法措施提出建议。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科技专家埃里克-塞耶斯(Eric Sayers)认为,这项行政令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意味着两届政府在这些问题上关切一致,也意味着新政府正在从评估阶段转向行动阶段。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近几个月来,TikTok一直在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就如何确保美国用户的数据安全进行谈判。有知情人士透露,这是一个单独的过程,拜登的新行政令并不会影响到这些谈判。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副总裁詹姆斯·路易斯(James Lewis)对《纽约时报》表示,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强硬立场并未展现出任何缓和迹象。“拜登政府的方向与特朗普政府相同,但在某些方面更强硬、更有序、更利于实施,因为它是连贯的,不是随机的。”
中美战略竞争进入“法律战”
最近一周,拜登政府针对中国的动作不断。
拜登先是在6月3日签署行政令,扩大禁止美国人投资的中国企业“黑名单”。
这是特朗普去年11月签署的行政令的延续,拜登政府新增了59家中国企业,并宣称这些企业是与中国军方有关联或是监控技术公司,此举是为了保证美国投资不会流入损害美国与盟友安全及价值观的中国公司。
随后,美国国会参议院于6月8日通过“2021年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2021),这是一项规模2500亿美元的法案,长达1445页,旨在增加政府在技术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投入,以应对中国带来的竞争。其中半导体行业是投入最大的产业,规模高达520亿美元。
该法案被视为美国对华立场日趋强硬的又一标志。法案的共同发起人、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查克·舒默表示,这将有助于防止美国失去全球科研和创新领导者的地位,加强美国的创新能力,并为子孙后代保持美国的竞争优势,应对所谓“中国在多个方面的影响力”。
事实上,此次通过的“2021年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是参议院商务委员会不久前通过的“无尽前沿法案”的扩大版,整合了之前的多项法律提案,被视为一揽子对华法案的集合体,包括投资芯片和5G网络相关的紧急拨款、“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以及“2021年迎接中国挑战法案”等等。
针对美方的行为,中国人大外事委员会6月9日发表声明称,该法案充斥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诋毁抹黑中国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打着“创新和竞争”旗号,干涉中国内政,妄图遏制中国发展。中国全国人大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不过,美国一些自由派人士也认为该法案过于强硬,对该法案所体现出的“冷战心态”提出警告,称这可能助长“种族主义、暴力、仇外心理和白人民族主义”。接下来该法案须在众议院获得通过,才会送交白宫,由拜登签署成为法律。随着支持与反对辩论的声音出现,该法案或将被进一步改写。
有分析认为,由于两党分歧,其在众议院短期内或将无法顺利通过。
就在美国通过该法案不久后,中国也将反制美国提升至法律层面。
6月10日,中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反外国制裁法》。这被视为中国今后反制裁、反干涉、反外国长臂管辖法律斗争的利器。
中国外交部指出,有了这部法律,中方将可以使用法律武器对干预中国事务、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个人、团体和机构做出相应的“法理反击”。一旦欧美国家在华业务触犯国家法律时,也无法再企图拿WTO当挡箭牌,中国对欧美相关产业实施制裁时,也将做到有理有据、有法可依。
该法案的出台受到外界舆论的极大关注。《南华早报》认为,中国去年已预示将强化反制美国的法律途径,《反外国制裁法》的通过意味着中美战略竞争进入“法律战”。该法将为报复行为提供法律框架,并允许中国企业就外国制裁寻求赔偿。
俄罗斯《独立报》称,该法将为中国政府抵抗来自美国及其盟友的压力奠定法律基础。英国广播公司(BBC)指出,在观察人士看来,中美针锋相对的立法程序是这一竞争关系的又一佐证而已。
拜登欲拉拢盟友对抗中国
当地时间6月9日,拜登偕夫人动身前往英国,开始为期八天的欧洲行。他在登上“空军一号”之前对媒体称,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向俄罗斯和中国明确表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有多紧密”。
拜登先于11日至13日前往英国出席七国集团(G7)峰会;14日,他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出席北约峰会;16日,他前往瑞士日内瓦,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双边会晤——这也被外界普遍认为是拜登本次出访中的最大看点。
外界认为,拜登首次出访的重点将是重建特朗普时期与欧洲恶化的关系,重振跨大西洋关系,与盟友和伙伴密切合作以应对全球挑战。亦有分析称,这次的G7峰会,拜登将会鼓励盟国与美国站到同一条阵线上,共同遏制中国。
对此,中国外交部回应称,“鼓吹对抗,这肯定是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和各国共同的心愿。拉帮结派、搞集团政治和小圈子的做法不得人心,注定没有出路。我们希望有关国家能够摒弃意识形态的偏见,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
在中美竞争和对抗氛围飙升之际,拜登政府外交战略的关键人物——副国务卿温迪·谢尔曼也将重心转移到对华议题上。
现年71岁的谢尔曼是美国资深外交官,也是美国首位女副国务卿,曾参与2015年伊朗核协议谈判。《纽约时报》称,就在新的伊朗谈判在维也纳进行之际,谢尔曼将她的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复杂而艰巨的挑战上:处理美中之间的紧张关系。
谢尔曼曾于5月底出访欧洲,为拜登打前站。5月26日,欧盟对外行动署秘书长萨尼诺与谢尔曼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谈,双方就中国问题展开首次高层对话。双方在会后的联合声明中称,美国和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包括合作、竞争和对抗的要素。
在对华议题上,美欧表示存在“共同担忧”,包括新疆、西藏、香港以及地区安全问题,尤其是南海局势。此外,他们还就台湾参与国际论坛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并称要在气候变化和武器不扩散等问题上谋求与中国进行建设性接触。
“我们已经看到拜登政府真的在落实对抗中国的承诺。”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亚洲项目负责人、著名中国问题学者葛莱仪(Bonnie Glaser)向《金融时报》如此表示。
不过,也有不少国家担忧自己卷入中美之间的对抗中。“在欧洲存在这种担忧,认为美国的做法太具对抗性,美国真的在要求各国在美中之间选边站,即使它们已经说了‘不’。”葛莱仪说。
出访之前,拜登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宣示“此行是要团结世界的民主国家”。但欧洲的一些官员对此“泼冷水”说,拜登需要应对尴尬的现实。虽然欧盟对华越来越强硬,但是各国对美的经济和战略优先级别不同。
“他们(美方)正在认真考虑欧盟的顾虑”,一名欧盟外交官对《金融时报》表示,“但现实是,我们不是百分百地团结,而中国人知道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