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巴马:“长寿之乡”的神话与现实
山东人李建国患有糖尿病多年。60岁时,他偶然听说了广西巴马——这里被宣传为“长寿之乡”,据说空气、水和地磁能对付疾病,人们能活到100多岁。
尽管医学界认为,糖尿病无法治愈,只能控制,但李建国渴望奇迹。2017年初,李建国千里迢迢地倒了两趟火车、三趟巴士,终于抵达广西这片苍翠的群山之间。
巴马本是一个宁静的小县,隐藏在广西喀斯特地貌的山区。但一块“长寿之乡”的招牌,令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至少是它的旅游业,发生了巨变。
在1991年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年会上,会长森下敬一宣布:巴马为世界上第五个被发现的长寿之乡。其余四个为前苏联高加索、巴基斯坦罕萨、厄瓜多尔比尔班巴和中国南疆。
多年以后,巴马县亮出了这张“长寿之乡”的名片,“长寿”被当作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吸引了像李建国这样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老年人。官方统计,巴马的旅游大概起步于10年前,到2015年,巴马的游客数量已经达到373万人次。
地方政府将百岁老人包装成名人,把他们的肖像印在广告牌上,把他们的家打造成“圣地”。巴马县甲籇乡平安村巴盘屯现在改名叫“长寿村”,村口竖起了“世界长寿之乡”的碑石,全国各地的游客不断来到这里。《凤凰周刊》记者看到,按照惯例,每位游客给百岁老人送上50元的红包,缠着跟他们合影,打听长寿的诀窍。
游客们并不知道,这些百岁老人的真实年龄备受争议。不仅外界质疑,当地村民私下也讨论,为了争取旅行团,各长寿老人的家庭也有竞争,这些老人的准确年龄歧视“不好说”。
巴马县历史上名气最大的百岁老人是罗美珍。她住在巴马镇龙洪村巴马屯,但她已于2013年过世,据称享年127岁。凭借这一高龄,她曾名列2012年“中国十大寿
星排行榜”的榜首。
罗美珍的儿子黄有才告诉《凤凰周刊》,他的母亲从2010年开始入围中国老年学学会制定的“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此前,由于老人的情况未得到核实,未能入榜。
不过,这位老人的高龄却未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或其他国际权威机构收纳,根据吉尼斯纪录的认定,122岁的法国人雅娜卡尔芒才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长寿的老人,
而非罗美珍。
长寿需要有确切的证据佐证。西方发达国家,像法国早在19世纪初就建立了人口年龄登记制度,有了定期、详细的人口普查,人们的出生日期留下了可靠的记录。中国一直到1953年才有了第一次人口普查,此前出生的人往往没有真正可供查证的出生记录。
和罗美珍一样,“长寿村”目前宣传超过百岁的四位老人,她们的年纪也难以精准核实。
不过,在巴马官方和民间的宣传里,这些长寿老人和长寿之乡的细节都被低调处理了。最终,1991年由国际自然医学会颁发的“长寿之乡”,被塑造成一块“国际公认”的金字招牌。
但《凤凰周刊》记者查询发现,这家机构看似权威,但它其实只是日本的一家公司。其有明确经营目的,业务广泛。其“国际”抬头,因为经营范围跨出日本境内,从而冠以此名。
该会会长森下敬一曾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谈到,之所以该组织在中国的认证足迹活跃,是因为中国是其研究长寿学的重点区域,而且中国拥有研究长寿养生的文化氛围。
森下敬一本人向往原始自然的环境。如此,人均预期寿命只有76岁的国家级贫困县巴马,取代了医疗条件更好、人均预期寿命更高的上海和北京,成了中国的“长寿之乡”。
尽管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森下敬一后来曾公开批评巴马是“失败的案例”,“再也不想来了”,但巴马县的“长寿之乡”经营一帆风顺,很少有人再追问这其中的不和谐声音。
中国养生客的“麦加圣地”
借助地方上的“养生传奇”宣传,巴马的养生旅游声名鹊起,这个人口只有20多万的自治县,迫切渴望发展当地旅游和房地产等行业,成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外地人。
由于地处山地,交通不便,像李建国这样多次换乘交通才能到达的是常态。巴马县城暂不通火车,也没有高速,山路颠簸,这里的交通堪比取经,能到这个地方的确实是有心人。
人们臆想的世外桃源难以到达。通常只能坐火车到南宁,或者近一点的白色,然后坐上2到4个小时颠簸的巴士,到达巴马县城。但距离养生的村庄,还有近一个小时的路程。
来自全国各地的养生客主要涌入了巴马的长寿村、坡月村等地。到冬天的顶峰时期,很多北方“候鸟人”来此,据称每年长期生活在此的外地人多达几十万。
曾担任坡月村村支书的黄大尚回忆,2006年,坡月村还未建起旅馆等设施,常住的外地人仅有几十人,村里来客就借住在农户家。到第二年,外地人来村里投资,开始搞起房产、疗养项目,越来越多人加速涌入,两年之后增加到几百人,再过两年就是几千人。
黄大尚说,由于人流量过大,村里一度不堪重负,海量的垃圾和污水令人头疼,污染严重,管理一度失控。以前,村民们拎着桶到河边取水,洗衣做饭。但后来,坡月村常住居民有几千人,却一度连个污水处理厂都没有,污水都直接排放在作为水源的河流里。
近年来,养生客的人数还在膨胀。越来越多的外地开发商从村民手中买地,修建住宅、酒店和度假村,向养生客们推销房产。
这里的外地人数量早就远超本地人。街道上,人们操着各种口音,来自天南海北。坡月村百魔屯的当地村民告诉《凤凰周刊》,原来这个村子的常住人口也就200
多人,但现在,村里一栋楼住的都不止200人。这里光东北人的数量,就超出了本地人10倍。
巴马的夏天很热, 暴雨频繁,但到了冬天,那些“候鸟人”专程过来越冬,此地更是一房难求。有些人在这里购房,更多人选择租房。月租通常上千,而不管是
酒店还是农民房,都配有厨房,甚至电磁炉和砂锅。每到10月,这里的房子就会被迅速订光。
这里的山村已经建起了一栋栋十多层的高楼,到处都有施工的楼房。坡月村的一个新楼盘已经卖到1万元/平方米,超出巴马县城里房价的两倍多。销售人员说,今年开售的一期六栋楼400多套,如今已卖到只剩下30多套,而二期施工还有30多栋楼,都是面向养生客。
整个地方的经济围绕“养生”打造。随着中国老年人迅速增加,以养生为主题的产业在各地,尤其是有山有水的地方,蓬勃发展。但像巴马这样,举一县乃至一省之力,经过10年的经营,加持“养生之都”的名号且大获成功的,大概仅此一例。
最能摸准人心的是商人,这里的楼盘广告直击每一位养生客的内心。楼盘不叫帝景花园或者其他奢华名字,只是简单的“世纪养生花园”,空气不只是新鲜,还有“负离子”;“每一滴水都是活的”,还是“弱碱性小分子团水”,更别说“0.28高斯地磁”这样“来自大自然的恩宠”。
各村的街道上云集了各类针灸、按摩店、超声波疗法店、瑶药足疗店等,许多保健品公司也都在巴马开设分店。
而当坡月村前村支书黄大尚回忆起该村的“发展节点”,几乎都能在当地政策里找到痕迹:
2007年,巴马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把发展长寿旅游业作为经济主导超爷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培植。
2008年,巴马举行了“中国长寿之乡”、“世界长寿之乡”双牌的揭牌仪式。此后,巴马旅游业快速发展,涌入的外地人指数级增长,迅速挤满了旅游区景点。
2012年,巴马编制规划完成《巴马盘阳河流域养生长寿健康长夜发展规划》,并获得广西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批准。
2013年,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上升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大战略。
2016年,巴马县所在的河池市政府宣告,河池已经成为中国首个地级世界长寿市。河池的长寿现象不仅仅是在巴马,该市有6个县(市)是“中国长寿之乡”。
这里已经是中国养生客的“圣地麦加”掀起了“长寿经济”和“病人经济”的狂欢。
疯狂取水与“磁疗”
在巴马,外来养生客们信奉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尤其将水和地磁奉为瑰宝。
李建国曾经每天都要拎着几个水桶,在巴马的石灰岩洞穴景点“百魔洞”附近,挤在人群里取水。这个洞穴位于巴马县坡月村,紧贴大山与河流,因为传说的“磁疗”而享有盛名。
很多养生客的日程当中,每天有一个环节是排在百魔洞附近取水。
在百魔洞的其中一个取水点,涓涓细流,山水每装满一个5升的瓶子,要大概5分钟。任何时候,这里总放着不少于10个的取水瓶子。每一个来排队的人,要等上个把小时。
“这水,要不要烧开喝啊?”有人问。
在一些有经验的养生客来看,这个问题简直幼稚。
“当然不能啊,一加热,矿物质就死了,水的活性就改变了。”一个老太太说,旁边众人点头,或说对。
偶尔,人群里会响起一个新来者质疑的声音:“可我之前喝了,拉肚子啊?”
“那是排毒!”旁人则这样斩钉截铁答复。
很多巴马的养生客视这里的水为神物。他们深信,这些水是长寿的秘诀,是治病的利器。他们或拎,或用拖车拖着空瓶子,每天定时赶赴这里,接住一泓泉水。
这处据说是从“百魔洞”山泉处架出来的神秘小水管,因为看着清澈,就像寺庙的香火一样吸引着泉水的信徒。来接水的人源源不断,人们争相成为大自然的搬运工。
有的人,一口气打上五壶,储备好几天的用量。有的人为了追求“新鲜”,每日定点来取,反正,时间在这里慢了下来。
但起初并不是这样。这是从百魔洞被私人承包以后,从免费改收门票开始的。人们失去了以前在洞内随意取水的自由。百魔洞的门票价格从30元,一路涨到现在的85元,养生客们拜水的忠诚程度被迫经受考验。
由于神秘的小水管处供水实在供不应求,人们在百魔洞里周边开发出了多个取水点,它们的水质或清或黄,但都聚拢了一个个取水狂魔。
取水的人们往往能蹦出几个概念,像“小分子团水”,但都一知半解。没有人知道这是不是商业伪概念,也没有人统计过,人们最后会喝出什么样的排毒效果。
有人迷恋喝生水,也有承受不了腹泻建议还是烧开喝为好,取水的人群里,偶尔还能蹦出一两个退休的老职工,警惕地说几句,要注意大肠杆菌。
外地养生客对水的这种迷恋,连坡月村的原村村支书黄大尚也感到困惑:来到这里的人高血压、糖尿病,各种的病类都有,甚至很多有癌症的人也来,可这里的水不可能治癌症啊。
来自重庆的张敬兰是巴马养生者“蓝色纽带”组织的初创成员,她来到巴马6年多,接触了无数养生者。她说,自己以前喝生水也腹泻,现在,她更愿意花钱饮用
安全的桶装水。
在长寿的包装下,当地的水也已经变成一个产业,走上了快车道。
在各方对水的炒作中,水变成了可以治病和长寿的药。养生客们迷恋,地方上各种商家和养生协会也在竭力鼓吹。毕竟除了空气和地磁,山泉水是当地可经营的实在卖点。
巴马的泉水形成了一门庞大的生意,通过“长寿之乡”的招牌向全国各地销售,订单常以吨来计。有的水品牌卖到4000多元一吨,广告还承诺让饮用者摆脱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
卖水迅速发展成当地的支柱产业。据当地人介绍,巴马的水可能多的时候达到过几百个品种,有的种类的水只外销,像价格高昂的丽琅水则摇身成为“政府专用水”。
在巴马科学养生协会,这里有活动主要就是教老人们“如何科学喝水”。在一张课程表上,喝水的时间、容量有详尽的规定:上午9点到9点30份要饮水395毫升;
养生讲座时段要饮水800毫升;午餐后、下午、晚上又要如何……
少有老年人注意到,这家科学养生协会其实是由本地一家水厂“巴马活泉”投资组建。在协会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类宣扬水功能的书籍。尽管有些书已经被国内外大量的科普文章指出其中存在各种谬误,但当地根本没有人关心。
除了水,巴马另一被赋予神奇效果的,还有百魔洞里的地磁。
每天早上,就算冒着雨,60多岁的老太太吴宝珠也会背着铺盖卷儿,一头扎进漆黑的煽动。她也把自己治病的希望寄托在这里。按计划,她一整天都将在山洞的天坑度过。
老太太没有带午餐,也不打算进食,因为要实行“饥饿疗法”。她只带了喝的水——一瓶由她亲手取自野外的原生态“小分子团水”。她迷恋这个山洞,因为里头有“磁疗”。
当地的宣传资料介绍,巴马的地磁比其他地区高出一倍以上,能显著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激活体内各种酶的活性,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但其实,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凤凰周刊》记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站上,查阅到一份《磁场环境对广西巴马县人群长寿影响调查和研究》项目报告。文献显示,由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和广西地震局共同完成的研究显示:地球磁场与巴马长寿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可能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国际上,目前并没有高强度的证据支持地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过,商业宣传似乎并不在意这些。百魔洞里立着“磁疗区”的标识牌,当地楼盘的宣传,不断吸引着养生客。
各种“神医”们的环绕下
23岁的甘小柏来自西安,他在坡月村一家新开的酒店工作半年,夏日雷雨天气,他不得不忍受这里的断电断网。他已经打算离开。
甘小柏说,他不会让自己的爸妈来巴马。虽然好的空气和水,对于中国大城市里的居民来说是优待,但他担心,这里的养生神话和氛围,会诱使老年人上当。
“这个地方式有过滤效果的,先来一批相信这个的人,然后走一批接受不了的人,留下的就都是虔诚的养生信徒了。”小甘语带嘲讽,“傻子多了,骗子自然就来了”。
养生老人蜂拥而至,各种可疑的医药保健品聚成了一个繁荣的市场,很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乃至癌症的病人在巴马疗养,吸引了各路“神医”云集。
此前,网上热传一个视频,在商铺最多的坡月村,视频拍客以肺癌家属探访,见识到了“神医”们的厉害;少则两三万元,多则十几万元,肺癌最快两个月就可以治愈。“神医”的口才飞扬,他们之间还互相拆台:这家自称得到8位诺贝尔奖科学家的验证,那家说自家更厉害,背后是诺奖评委。
视频里的“神医”们鼓吹的所谓饥饿疗法,拍打拉筋疗法,祖传疗法治癌症,他们操着全国各地的口音,看中的是很多人病急乱投医的需求。
对于绝症患者来说,求生的欲望盖过了理智,而“神医”的贪婪也泯灭了良知。来自辽宁的癌症患者杨庆元水,他们这些长期和重病作斗争的人,很多满怀奇迹的希望来到巴马,最终的挫折令人痛苦。
有人不知从哪听来癌细胞怕氧的理论,坚持在“负离子”丰富的百魔洞附近吸氧和练功,以对抗肺癌。有的退休老人在当地的养生机构内尝试了一种只喝蔬果汁的断食疗法抗癌,每月数千元的退休金几乎全数付给养生机构。
还有人发明了在山坡上学狗爬的健身方式,认为爬行可以让内脏悬空,彼此按摩,还能从地气中汲取能量。
在坡月村的一条街道两旁,每栋楼上住着养生客,楼下则开设各种名目的健康养生会所,提供从祖传药物、中医按摩,到食疗、水疗在内的各种养生服务。即使是神医视频曝光以后,县里来查,风声趋紧,但仍不乏机构,言之凿凿地声称它的神奇疗法能帮助对抗癌症。
作为养生客的张敬兰已经在这里待了6年,她说,有些养生爱好者确实容易道听途说,听信购买各种保健品,她也建议:最好不要来这里。
张敬兰说,前两天,县里组织了卫生、工商多个部门,走访被曝光的几家抗癌店铺,让他们暂停了治癌症的业务。不过,这看上去只是为避一时风头。
她告知,两家治癌症的新店正在筹备中。
一位要求匿名的广西肿瘤医生告诉《凤凰周刊》,他认为巴马就是一个“局”,以神话传说为引导,地方经济利益为驱动,这里成为老人们和病人们最后的精神寄托之处。
“非法行医”在巴马几乎无一不全,几乎成为了医疗骗子的营销圣地,从县城到村镇到处能窥见游医的业务,街头小贩的地摊上常常摆放着蛇、蝎子、蜈蚣、蛤蟆,号称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离人群密集的百魔屯取水点不远,就围拢了一批批中老年人。一位游医正在兜售他的暗黑色神油“皮肤药王”。他号称这药“没有化学成分”,“一滴可消肿,两滴可排毒,三滴有超强渗透力”,“祖传秘方,以毒攻毒,这药大医院都不敢研发。”
他表演了几番水油不相融,油烧透打火机的江湖杂耍,滔滔不绝讲述了小药物的神奇后,不少围观群众纷纷信服,掏钱购药。100多块钱,几瓶连包装都没有,更
别说生产日期的黑乎乎的神油,就被这些养生信徒们连同神水,一起带回了家。
有一些病情没有改善的患者,康复失败以后,他们终于决定要回到老家。这其中包括来自山东的糖尿病人李建国。
来自辽宁的癌症患者杨庆元也准备离开了。一年前搬到巴马,妻子陪着他每天早上参加气功活动的练习,到各种饮食疗法、饥饿疗法治癌症的机构尝试。但病情没有任何好转甚至在恶化,杨庆元感到失望,而且因为让妻子也跟着他白白折腾,他越发懊悔。
但李建国、杨庆元等人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病人正涌入巴马,而病友圈子里,那些口口相传的医疗奇迹难辨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