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后:英国动荡岁月何时休

大选后的第四天,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保守党议员的内部会议上表达了道歉:“是我让我们到了这步田地,但我也会带领大家从这里走出去。”

对于保守党的“惨胜”,梅首相并无意辞职,“悬浮议会”已成定局。按原计划,新政府会再新一届议会开幕的6月19日启动与欧盟的“脱欧”谈判。在动荡的政

局中,牵连着这些核心问题的英国将走向何处?

特蕾莎梅为过度自信埋单

这次的英国大选,保守党和梅首相犯了两个很大的错误,从而失去广泛的民意支持,这是不可逆的。这两个重大政策性错误不仅得罪了老龄选民,也失去了年轻选民。梅首相更因为民意的流失,面临下台危机。

在英国国内,一项被反对者成为“痴呆税”的政策让保守党失去了民心。根据英国社会关怀服务的付费方案,资产超过23250英镑的老人需要全额购买社工服务。

但在大选前,保守党对这项服务的付费方案进行了调整,将房屋估价纳入了评价体系,这直接影响到了保守党最主要的选民——老年群体。YouGov的调差表明,保守

党所宣布的老人社会照顾和养老金政策损害到其在老龄选民中的赞同比例。

虽然保守党之后立刻改弦更张,不过对选情乃至大选后的持续性上海已不可挽回。这也说明保守党和梅对于这一政策的细则并未完全考虑清楚。

同样,梅也忽视了年轻选民的力量。年轻人是“留欧”派的中坚力量,而这次他们左右了大选的最终结果。在上一次欧盟公投结果出来之后,年轻人本来倾向于“留欧”,但很多人却未参加投票。最后一些人也反省说,“脱欧”投票最终被老年人主导了。为了表达对之前“脱欧”公投的强烈不满,很多年轻人“报复性”地积极参加此次大选。

正因如此,有英国媒体将其称为“Youthquake”,意思是年轻选民将直接促成一场“地震”。大选期间,有超过100万名25岁以下的年轻人登记成为选民。据估计,此次大选中,18至24岁的选民投票率高达72%。而在两年前的大选中,这个年龄段的投票率仅为43%。大选后,年轻人所支持的“留欧派”也必然会让保守党的“硬脱欧”难以实现。

由于雷厉风行、着装一丝不苟,特蕾莎梅曾被保守党议员成为“极其难搞的女人”,与当年保守党的女杰撒切尔夫人有相似之处。但这一次大选,她做得却不尽如人意。当每一个重要党派的候选人都参加电视辩论的时候,她却没有参加,因为她自信认为自己理所当然会再度成为首相。5月31日晚,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举行的直播辩论中,特蕾莎梅因为没有上阵被对手们炮轰“没有胆量”。她的最大劲敌、工党党魁科尔宾质问道:“特蕾莎梅在哪里,她发生什么事了?”

要知道,在2016年的大选前,梅不仅上电视辩论,还带着丈夫挨家挨户发传单。之所以此次做法大相径庭,是因为她仰仗于几位“特别骄傲”的顾问。他们认为,英国民众肯定会支持保守党。

最终,梅首相为自己的过度自信埋单。她的“左膀右臂”——两名高级顾问在大选后的次日引咎辞职,离开了唐宁街10号。此次“惨胜”的结果,也让英国人对于梅能否带领国家走出动荡产生了顾虑。一位能力不足的政治家如何能成为一位好首相?

特蕾莎梅已经失去了广泛的的民意支持,选举后,有50万民众在网络请愿活动中要求她下台。然而,鉴于现阶段英国政局动荡不堪——保守党极易爆发内斗,工党党首科尔宾可能会趁虚而入,与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为、尚未达成同盟协议,恐怖袭击和突发灾难频发……特蕾莎梅至少需要少则6个月、多则1年在首相之位上。毕竟,一个稳定的英国政局才是第一要务。

“悬浮议会”不会是常态

此次执政的保守党虽然取得议会最多的318个议席,但未能赢得326席的过半席位,这也让英国在时隔7年后迎来“悬浮议会”的政局。但“悬浮议会”并不是一种

制度,而是一种状态,它不会长久,只是为了过渡。

本来英国政局的第一种可能性是组建联合政府,保守党作为最大党联合其他政党获得多数席位。从历史上看,这种情况和2010年保守党和自民党结成同盟组成一个联合政府执政党情况相似。但此次“悬浮议会”最大的不一样,是党派间缺乏共识。这次大选因“脱欧”而引发但各派连是否真能“脱欧”都无法达成一致。如果保守党拥有全部权力,“脱欧”即可决定,但现在他们没有实权。

第二种可能性是组建少数派政府,目前特蕾莎梅倾向于同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共同组建新政府。保守党目前有318个席位,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的10个席位确实能

为获得多数席位提供必要支持。但两个党的席位总共也只有328个,才刚刚过半,因此他们无法保证提出的所有议案都能顺利通过。如果其中一两名议员不同意。政

府的执政能力将大幅度受到限制,这样呢的少数派政府不稳定因素很大。

具体来看,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和保守党的合作也是困难重重。两党的共同点是比较保守,所以在议会的重大问题投票上,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的议员会支持保守党。但两党的最大矛盾恰恰在是否“脱欧”上。“脱欧”带来的问题之一是英国和爱尔兰的边界划分问题。在爱尔兰共和国和英国的边界线一带,阿马郡的山坡和湖泊将成为“脱欧”谈判的重要议题,讨论结果也将直接影响到边界民众的经济生活。在如此严峻的现实问题面前,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很难妥协。但特蕾莎梅怎么会让自己的决策权取决于一个小党的意志?由此推测,这种少数派政府也不太可能长久。

“硬脱欧”将不复存在

这次大选虽然有诸多遗憾,但其最大的意义是让英国人意识到,脱离欧盟是一个特别复杂的过程。一些人也逐渐有了不想“脱欧”的意识。英国的政治家们也明确知道脱离欧盟的代价,例如在经济上一定会受到不小的影响。所以,英国政府必须考虑到脱离欧盟在经济方面所要承受的代价,然后向民众详细解释。做到了这一步,英国可以再举行一次公投,决定是否脱离欧盟。

如果最终,英国民众决定不要脱离欧盟,特蕾莎梅的政策就要有所改变。但目前来看,英国不太会“硬脱欧”甚至不“脱欧”。

在英国政府和民众对于“脱欧”还未想清楚的情况下,6月19日的谈判该如何进行?现在的英国根本没有准备好。对于谈判中最需要关心的问题——“脱欧”后如何保护英国的经济等核心问题,更没有认真思考。与之相反,欧盟27个国家则十分团结,也知道在英国脱离欧盟后,自己需要什么。

极大的反差下,“脱欧”进程推进只会越来越让英国人感到不安。英国政治精英此时必须老实向民众承认,他们无法做到“硬脱欧”。接下来的半年到一年内,英国人还会经历两次公投;一次决定英国政局,一次决定是否“脱欧”。

与此同时,欧盟也需要改革。欧盟虽然制定了足够多的法规制度,但其立法程序不够公开透明,其中很多法规也不能有效地贯彻落实。只有当欧盟自身改革以后,英国才能再考虑是否继续做欧盟成员。即使真的“脱欧”,英国也很难全身而退——有海关、有共同的移民区等,离开欧盟并不容易。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