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的反诈骗之战
随着中国中高收入人口快速增长,金融诈骗行为已成为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无可避免的现实。互联网的兴起,尤其是在线支付的普及,使金融诈骗更容易实施,也更难追踪,从而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中国的科技公司已经深深融入到金融服务的发展中。例如2020年,富达利用主要金融平台之一蚂蚁集团推出了一个养老储蓄指导工具。骗子们把目标放在了平台客户身上,因为在这儿他们能够接触到的潜在受害者比他们通过而谈接触到的要多很多。
所有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使金融欺诈成了一个影响整个中国社会的全国性问题,其形式包括刷单诈骗(骗子雇人从网店购买商品,承诺随后给他们全额退款并支付一定费用)以及虚假投资理财诈骗。杭州反诈骗律师David Zhang说,他接待过各种各样的诈骗受害者,有大学教授、工厂工人,也有高中生。“没有人能不被骗。我们都有弱点可以被他们利用。”
这个问题不容易解决。尽管中国政府已作出很大努力将骗子绳之以法,过去三年来,每年被捕的骗子人数激增了4倍,但还是有相当数量的骗子通过在海外运营或使用更好的身份隐藏技术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一名专门负责金融诈骗案件的山东警官表示:“我们用来寻找骗子踪迹的资源都快不够用了。”
2019年,中国当局在全国范围发起了一场反诈骗教育行动。这场行动在2021年年初达到了高潮,当时中国政府推出了“国家反诈中心”应用。这款手机应用的下载次数已逾5亿次,成为全球最热门的应用之一。
中国政府利用从街头海报到电视广告等各种渠道,提醒公众诈骗的套路以及如何避免受骗。大部分公寓楼的门厅里都张贴着海报,提醒住户不要给陌生人汇款。公交车上有如何识别诈骗的广告,LED屏幕上是名人号召向诈骗分子发起“人民战争”的画面。
有些地方的反诈宣传力度更大。2021年11月,上海市洞泾镇要求酒店客人在入住前阅读反诈宣传单并签字。同时,当地餐馆服务员被要求在上菜前告知顾客防范诈骗。该镇官员表示,他们希望让市民全方位浸润在吃住行的生活场景式反诈宣传中。
这一政策倡议的主要目标受益者之一,是金融诈骗受害者中占比很高的大学生群体。官媒《中国青年报》2020年对全国各地2746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十分之一的受访者曾被骗过钱财。该调查推动了一波新的反诈教育行动,旨在让年轻人加强警惕。2020年,上海开始要求14万名大学新生参加在线反诈骗课程,重点介绍了五种常见的骗局一一从敲诈和冒充政府官员,到以销售虚假投资产品为目的的在线交友。
一些城市急于打击诈骗,比如济南2020年要求大学生让反诈警察加入他们的社交应用群组。他们的想法是,警察会发布预防诈骗的提示,并监视可疑信息。济南一名官员表示:“我们想确保学生们始终受到保护,不受骗子侵害。”
散户投资者是这场反诈教育行动的另一个主要目标,因为他们的金融知识跟不上家庭财富增长的速度。中国央行2021年4月对14万名成年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不会计算年化收益率,也不明白分散投资意味着什么。44%的受访者表示不看或者只大概浏览—下金融合同。
为了普及金融知识,金融监管机构(包括中国央行、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举办了越来越多的在线和现场培训课程,旨在帮助投资者在更懂金融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当局还要求金融顾问和资产管理公司在决定销售何种产品前让投资者完成全程录像的风险评估测试。
然而,反诈教育行动未能阻止诈骗盛行。法庭记录显示,2020年全国投资诈骗案件数量较2019年增长逾三分之一。虽然许多私营的金融知识普及项目接触的人群更广,但它们同时推广营利性投资产品,因此存在利益冲突。更糟糕的是,大部分反诈教育项目都过于笼统,无法涵盏预防诈骗所需的知识点。
随着诈骗案不断增多,许多人认为单靠教育不足以打击诈骗。反欺诈律师聂成涛说,个人信息缺乏保护使得骗子可以为每个潜在受害人设计量身定制的话术,让人防不胜防。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孙莹2020年在一篇论文中表示,侵害个人信息行为受到的惩罚不够严厉,对骗子“威慑力不足”。南京金融顾问、前银行业监管人员季少锋(音译)表示,从长远来看,加强教育可能有助于公众防范诈骗。“短期而言”,他说,“法治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