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阿富汗新战略意欲何为
上台大约200天,美国总统特朗普首次罕见地发布外界期待已久的外交战略。但与往届美国政府不同的是,他口中的“战略”既不是针对欧洲、中东或亚太等某个区域,也不是针对俄罗斯或中国等某个大国,而将矛头指向素有“帝国坟墓”之称的阿富汗和南亚大陆。
“17年,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战争,我和所有美国人一起分享这份沮丧我们要把这么多年美国投入尤其是那些牺牲的人们,赢回来。”像他之前的很多言论一样,此次演讲引发舆论哗然。但更特殊的是——这是特朗普第一次,主动放弃竞选时“美国优先”的口号,选择对外派遣兵力。
战略大转向,细节不详
一切都还历历在目。特朗普一年前竞选时,悉数着令人瞠目结舌的债务数据说,“美国现在债务负担繁重,如果我做总统,我会把精力主要放在美国国内,发展和重新振兴美国。”如此“美国优先”的竞选策略,成功地让诸多投票者转路为粉——当美国民众在质疑身陷丑闻的希拉里时,他们似乎一下子听到了,一个最为正当的爱国主义式理由。
而现在,特朗普站在演讲台上,对外承认说自己之前低估如今的情况:美国将对阿富汗派遣部队,继续这场“未完成”的战争。
自2011年奥巴马政府从阿富汗正式撤军之后,6年来该地区就被“闲置”为“真空”——除了多年战争留下的残垣断壁,就是当地人习以为常的恐怖主义袭击。中间曾传出过几次塔利班与政府军的和谈消息,掀起人们对于和平的憧憬,但最终在现实面前化为泡影。总体来说,阿富汗仍然处于一个难以了解和镇定的乱局。
2017年8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迈尔·亨德森联合基地发表讲话,公布美国对阿富汗战争的新战略:即这场战争还得继续打,美国不会从阿富汗撤军,而且还将投入更多兵力,直到“胜利”为止。
特朗普的新战略一出,部分美国民众感到不可理喻,不少人在社交网络上问道:“阿富汗有什么值得美国去打的呢?石油?矿产?恐怖主义?”几个答案看起来都有些站不住脚。尽管特朗普给出了“打击恐怖主义”的答案,但由于阿富汗多年被“闲置”,它似乎缺少像打击“伊斯兰国”(IS)那样持续而强烈的说服力。
但在成功游说特朗普改变想法的军官眼中,阿富汗的恐怖主义是必须消除的巨大威胁。出于军事原因,特朗普并没有向外界解释更多,几乎没人知道这次新战略的逻辑何在,而何时开始、如何打击、出兵人数都是他口中“不可能告诉敌人”的秘密。白宫对外公布的关键信息是:增加空中战斗力量、派兵4000人(国防部随后更新说会是8000多人),以及会得到盟友们的帮助。
关于特朗普所说的“在取得军事胜利后,美国可能与恐怖组织塔利班进行政治谈判”一说,美国国内有着不同声音。“如果我们的目标是与塔利班对话的话,那么我们已经成功了。”负责小布什和奥巴马时期阿富汗政策的道格拉斯·爱德华·卢特(Douglas Edward Lute)对《凤凰周刊》解释说,“在喀布尔,我们有和阿富汗政府军以及塔利班对话的政治机制,我们已经听到太多想要达成的目标,但是关于如何达成这些目标的讨论却很少。”
不过,在新战略发布一周之后的8月28日,美国五角大楼的对外发布会上,发言人罗伯特·曼宁上校则称,“(在阿富汗)我们还没准备好,还有一些在国防部内部的工作需要做,以及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此前国防部部长马蒂斯刚刚对外宣布,大部分计划工作已经完成,只剩下决定看看哪一个方案是最好的。
同一时间,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美国驻阿使馆一带8月29日发生自杀式爆炸袭击。据阿方证实,袭击已造成至少4人死亡,另有数人受伤。联合国统计显示,2017年上半年,喀布尔发生的系列暴力袭击已造成209名平民丧生,另有777人受伤。
南亚多米诺骨牌效应开启
“特朗普新战略的另一个新变化是针对巴基斯坦。”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战略顾问扎勒米·哈利勒扎德对美国广播公司(ABC)如此分析。
演讲中,特朗普提到:“与我们合作,巴基斯坦将收获良多;继续庇护恐怖分子,巴基斯坦将损失巨大。”这是自2011年美国成功击毙本·拉登以来,巴基斯坦首次被美国总统高调地放在“战略”里。不过,其关于巴基斯坦包庇恐怖分子的言论,招致后者强烈不满。
8月28日,巴基斯坦外交部称,已经推迟美国助理国务卿的访巴安排。美国负责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爱丽丝·韦尔斯原定当天率团到访巴基斯坦,这原本是特朗普公布阿富汗政策后美方对巴基斯坦的首次重要访问。28日,巴基斯坦爆发示威游行,抗议者手举巴基斯坦国旗,并高呼反美口号,要求特朗普无条件道歉。
巴基斯坦不仅和阿富汗有关,更是中国密不可分的友好国家。尤其是自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巴基斯坦更是“拔头筹”,成为其中最大获益国。对比之下,在资金投入方面,美国则逊色很多。根据巴基斯坦中央银行的统计,过去四个财政年,中国直接投资达28亿美元,而美方投资仅为5.33亿美元。美国按军事盟约给予巴基斯坦的援助金额从2013年的14.4亿美元下降了62%。
特朗普针对巴基斯坦的言论一出,让各方都变得紧张。8月28日,据巴基斯坦《新闻报》报道,伊斯兰堡小贸易商协会主席Shahid Rasheed Butt表示,美国威胁和政治动荡正在损害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而敌对国家和势力也正在策划阴谋试图打击中巴经济走廊,决不能让这些政治风险影响走廊建设。中巴双方应尽快推动走廊建设,力争按期完工,以此有力回击各类阴谋和流言。他补充说,政府必须注意到这一情况,并在项目过程中凝聚共识,使民众能够尽快从这一笔数十亿美元的中国倡议中收获成果。
他还表示,过去一些内部因素使得巴基斯坦持续动荡。如果内部争斗仍不停止,工作进度仍然缓慢,可能会使中国领导层感到失望,转而考虑其他替代选项。签署文件和发表声明不足以推动走廊尽快完成,态度轻忽、央地矛盾、繁文缛节已经拖慢了走廊建设进度,同样让中国人以及本地和外国投资者感到沮丧。
有中国分析人士称,美国恫言要撤销对巴方数十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来左右其外交政策,对此巴基斯坦军方已经不再顾虑。随着中国作用的扩大,巴基斯坦部队没有必要非得按美国的意愿减少对攻击阿富汗和印度的武装组织的支持。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国际关系教授哈什·潘特(Harsh Pant)也说:“中国现在是巴基斯坦挥舞其双刃剑时的盾牌美国削减的援助越多,巴基斯坦就越期待中国填补真空。”
不过,巴基斯坦总理阿巴西的经济顾问伊斯迈尔的立场倒显得很平衡:“我们想成为每一个国家的朋友,美国可以发挥作用。”对此,前凤凰卫视驻巴基斯坦记者申小磊向《凤凰周刊》解释说,“巴基斯坦与中国虽然有着深厚友谊,但作为小国,巴一直努力在多个大国之间斡旋,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尽管美国对巴基斯坦的资金支持在近四年明显下降,但是其全球战略威慑力仍然发挥着不可小觑的杠杆作用——当美国国防部对新战略的执行瞻前顾后时,其盟国新西兰已经派出了小部分士兵。“很难说在特朗普的叫嚣下,巴基斯坦会进行何种动作。”申小磊说。
在美国公开叫板巴基斯坦之时,巴的宿敌印度则叫好不断。印度外交部对特朗普的阿富汗战略表示欢迎。印度《经济时代》前主编Rajrishi Singhal撰文道,“很明显,任何关于阿富汗和南亚的演讲都不能忽略印度。”他指的是特朗普在演讲中说的“我们感谢印度在阿富汗地区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印度在美印贸易上获得上亿美元,我们想让印度在阿富汗问题上帮助我们,特别是在经济援助和发展方面。”
“这是令人好奇的陈述,通过美印贸易来换取印度对阿富汗的帮助,可以从多个方面去分析。”Rajrishi 评价道。未来美国如何与“帝国坟墓”阿富汗继续纠缠,以及是否会发酵出更广泛的周边效应,尚难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