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化“修路”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化“修路”


“意大利已经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将和中国做更多的生意,我们也将引领欧洲其他国家,来看如何获得实际效益。”3月26日,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迈克·杰拉奇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说。
“在过去十到十五年当中,比起其他欧洲国家,意大利和中国的商业关系是滞后的。”迈克·杰拉奇表示,“意大利政府已经推出了要和中国加强关系的计划,我们想要把之前的时间给补回来。”
迈克·杰拉奇称,意大利是欧盟的主要国家,就要做出表率。“我们签了‘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之后,其他国家都会跟着我们走。从实际情况来说,欧洲国家愿意加入‘一带一路’建设,希望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
“一带一路”倡议也是本届博鳌亚洲论坛的主要议题之一。
论坛召开期间,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亦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但在亚洲地区,而且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受到了欢迎,反应都很积极。

联通软硬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落后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全球化需要修路,中国倡导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实际上启动了一项为全球化‘修路’的基础工程。”在3月27日召开的“一带一路”相关主题分论坛上,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张燕生表示。
对此,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AIIB)董事长金立群也表示赞同。他说,“AIIB中的A,既可以代表亚洲,也可以代表非洲和美洲,因为三个单词都是A打头的。所以当人们问我,有没有想过改变银行的名字,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改作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时候,我回答说,我们是包容的。”
与会嘉宾的共识,清晰地传达出一个理念:不管是“一带一路”还是亚投行,这两项由中国几乎同时提出的倡议,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促进联通、促进区域合作的和平与发展。
因为70多年过去,支撑全球化的软硬基础设施均已出现明显老化,严重制约了不同国家和经济体的发展需要。“‘一带一路’来得非常及时,能够满足基础设施方面的需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委会委员沙姆沙德·阿赫塔尔称,“‘一带一路’是我们专注设计的公共产品,希望能够利用一些新的经济增长资源,帮助全球以及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多元化,并拓展他们的贸易机遇。”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董事长祖布科夫也出席了此次论坛,其在担任俄罗斯总理期间,曾积极推动建设欧亚经济联盟。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对经济配置产生极大影响。“早在2015年,中俄两国领导人就取得了共识,推动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这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同时可以兼顾各国利益。”
在2018年5月17日召开的阿斯塔纳经济论坛期间,中国曾与欧亚经济联盟正式签署经贸合作协定。“4月底将在北京举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普京总统也会参加,我相信这会进一步推动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的对接,并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祖布科夫表示。
亚投行董事长金立群则将这一点阐述得更加清晰直观。“很多人认为,只有中国做的项目才是‘一带一路’项目,这是错误的,也不符合该项倡议的想法和意图。”金立群说,“任何国家、任何投资者在任何地方做的项目,只要是促进全球和区域合作的、促进全球和区域和平与发展的,它就是‘一带一路’项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不仅是意大利
“意大利是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的七国集团(G7)国家,意中双方均非常重视签订的谅解备忘录。”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副部长迈克·杰拉奇表示。
迈克·杰拉奇称,未来,意大利需要更多地与中国建立联系。“意大利有很多规模不足15人的小微家族企业,我们需要加快和中国的商业关系。”
对于未来具体的合作项目,迈克·杰拉奇称,意大利政府已经推出了与中国加强关系的计划,但具体要由私营部门的公司来决定他们想要加入什么样的项目和中国合作。“中国比较擅长的领域,正好也是意大利需要关注的领域,例如港口、公路等基础设施”。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是意大利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意大利是中国在欧盟第五大贸易伙伴。2018年,双边贸易额突破500亿美元,同比增长9.1%。中意两国在拓展贸易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卫生、旅游等领域都有较大的合作空间。
除意大利外,“一带一路”倡议还在全球更广泛的地区受到关注和欢迎。3月27日,欧盟成员国卢森堡与中国签署协议,同意与北京在“一带一路”倡议上展开合作。
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去年10月访问中国时亦曾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有潜力的构想,日方愿同中方在包括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在内的更广泛的领域加强合作。
不过,也有媒体报道称,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访法期间,尽管中法签署了巨额合作协议,但法国抵触“一带一路”。法国认为,“一带一路”必须是双向的合作。而法国官员将中国描述为既是挑战者也是合作伙伴,称法国必须对中国出于自身目的夺取外国技术的意图继续提高警惕。未来发展求突破
“一带一路”作用毋庸置疑,但在如何打通政府间合作、加速融资进度等方面,尚有巨大发展空间。
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就认为,“如何在法律的框架内开展欧洲与中国的合作,《外商投资法》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还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共同讨论对欧洲和中国双方的影响。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的话,那么‘一带一路’就会面临融资方面的局限。”
对此,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副董事长兼行长郑之杰回应称,这在操作层面不存在问题。他说:“作为中国开发性的金融机构,自2013年至2018年年底,我们累计为600多个‘一带一路’项目提供了超过1900亿美元融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长期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巨大金融支持。”
作为政府主管部门,中国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完善项目风险管理,推动“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他表示,“有投资就会有风险,关键是把风险管控在合理的限度内。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完善债务管理风险,增强债务管理能力,鼓励思考各种创新的融资手段,如股权投资、PPP合作等方式,多渠道参与基础设施融资,而不是简单的借贷方式的融资。”
“新加坡在中国发展过很多大型项目,像苏州工业园、广州生态城等,这些比较好的品牌项目可以复制到‘一带一路’沿线,同时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包容性。”从扩充“一带一路”倡议包容性的角度出发,新加坡驻华大使罗家良提出了另外一个可行性建议。
罗家良认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也可以结合中国的优势,推行“数字一带一路”。他介绍说.“去年新加坡在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的时候,曾打造过一个智慧城市的网络。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科技等各方面的资源,而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多宝贵经验,移动支付、AI等都是智慧城市所需要的”。因此,罗家良建议,除了基础设施,也可以考虑推行“数字一带一路”。

13
凤凰周刊